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照片

大埤舊庄開山大帝廟二大帝神像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開山大帝僅是香火袋?據地方耆老口述,相傳一位來自廣東省海豐縣的張姓人士攜帶神祇香火渡臺,途經舊莊聚落時,見到一群附近在當今怡然村境內舊庄和後壁店一帶放牛吃草的兒童。這群放牛的小孩,平時看大人們拜神的模樣,有一日便隨手用泥土捏出一尊神像當作遊戲來拜,之後每日利用牽牛吃草時,早晚敬拜奉茶。

大埤怡然村舊莊開山大帝廟祀典碑記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舊庄開山大帝現存最久遠的文物是一塊以砂岩刻製的石碑,上面額刻「開山大帝祀典」6個大字。石碑過去2、30年來一直遭到棄置於開山大帝廟後方,詢問周遭居民耆老是何緣故,眾人卻閃爍其詞。由於「開山大帝祀典」碑因長年遭到棄置,導致嚴重風化,漫滅的碑文僅剩幾個不多能辨識的字樣。還好早年有拓碑,內文記載清朝嘉慶年間,購買香火田寄付予「開山大帝—介之推」,作為「大伯爺公」神祇、廟宇以及祭典所需之香火田碑記。

臺灣開山大帝信仰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臺灣有幾座「開山大帝廟」呢?根據日治時期「臺南州祠廟名鑑」記載,僅有斗六郡大埤庄舊庄「開山大帝廟」與虎尾郡轄下崙背庄新莊「開山聖侯廟」。進一步查閱內政部有關宗教寺廟的登記,除了雲林縣境內的大埤、崙背之外,早期登載資料僅有位在嘉義縣水上鄉國姓村三界埔莊「協安宮」、彰化縣社頭鄉舊社村舊社莊「武郡宮」,以及位在宜蘭縣冬山鄉安平村大伯爺坑「大安廟」等五間廟宇。

舊莊開山大帝廟忠不言祿匾額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日治時期由相良吉哉所纂輯的「臺南州祠廟名鑑」中對「斗六郡」和「虎尾郡」的文獻載錄,以及戰後由仇德哉所編纂出版的「臺灣廟神傳」的考證,清楚記載當時大埤庄境內的「開山大帝廟」以及崙背庄的「開山聖侯」兩座廟都是祭祀介之推。「介之推」,或又可名之為「介子推」,是中國歷史上東周春秋時期晉國忠臣。

崙背開山宮傳說-開山大帝介之推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臺灣民間信仰體系神祇中,對於「開山大帝」為何方神聖,除非是居住的莊落有祀奉該神祇,不然多數皆不曉得。這裡要提一個春秋時期的歷史人物介之推,介之推的故事,多數人都耳熟能詳。晉公子重耳出逃,返國登位後,陪同的眾臣都分封官職,唯獨遺漏掉了介之推。待有人提醒晉文公後,介之推卻自認無功,於是帶著自己母親隱入緜山,最後卻以悲劇收場。

莿桐孩沙里奉獻神饌徽章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莿桐鄉孩沙里高清木家中所藏一枚刻有「明治神宮及靖國神社神饌奉獻」字樣的胸章,應是奉獻參加新嘗祭所獲得的紀念物。日本皇宮在每年秋收之後,依例會舉行「新嘗祭」,全國各郡縣會如期呈上當期新穀,並由天皇親自主持祭典,感謝天照大神等神明庇佑豐收。大正11年(1922)台灣稻米始獲准參與宮中的「新嘗祭」。

雙張廍五雷碑(北港媽祖所立)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台南西港雙張廍地名的由來,和製糖產業有著密切的關係。廍,指的是製糖的場所,又叫做糖廍、蔗廍。根據「安平縣雜記」記載,傳統製糖間以「張」來做為單位,一張代表一座糖廍,兩座糖廍則稱之為「雙張廍」。雙張廍和鄰近的八份庄、下面厝、烏竹林等聚落都是乾隆49年(1784)姑媽宮開始舉辦西港刈香就參與祭典的庄頭。

古坑麻園洪裕公館殘材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秦始皇焚書坑儒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雲林古坑則有一個駭人聽聞的「坑婢」事件。傳聞早年有一位叫做洪裕的富翁,大家都叫他洪裕公。洪裕公不知何許人也,只知道他是一位風水堪輿師,擁有數不盡的山林土地,古坑麻園、內館皆有洪裕公設立的收租公館。洪裕公是一個極度吝嗇的人,他怕房子的磚石被竊,便在每塊磚頭壓上指紋。

西螺社口福天宮以孝化民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雲林西螺鎮社口福天宮主祀天上聖母媽祖,俗稱「社口媽」。社口地名標示著早年這裡曾是平埔族西螺社的傳統生活領域,到了道光14年(1834),文獻上已出現「社口庄」庄名,顯見漢人已然成為本地的優勢族群。相傳福天宮建廟於乾隆年間,當時有本地商人前往朴子貿易,見樸仔腳聖母靈異昭著,遂乞求香火回庄供奉,職是之故,社口庄信徒歷來均赴朴子配天宮謁祖進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