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舊莊開山大帝廟忠不言祿匾額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舊莊開山大帝廟忠不言祿匾額

日治時期由相良吉哉所纂輯的「臺南州祠廟名鑑」中對「斗六郡」和「虎尾郡」的文獻載錄,以及戰後由仇德哉所編纂出版的「臺灣廟神傳」的考證,清楚記載當時大埤庄境內的「開山大帝廟」以及崙背庄的「開山聖侯」兩座廟都是祭祀介之推。「介之推」,或又可名之為「介子推」,是中國歷史上東周春秋時期晉國忠臣。不過筆者實際田野訪談發現,雲林縣境不論是大埤鄉舊庄或是崙背鄉新莊聚落,自先民拓墾臺灣之際習慣將「介之推」稱之為「大伯爺公」。

在此要介紹的是大埤鄉怡然村舊庄聚落「開山大帝廟」內的「忠不言祿」匾。 大埤鄉怡然村舊庄聚落「開山大帝廟」正殿楹樑懸掛一面「忠不言祿」匾。「左傳」一書〈僖公廿四年〉篇章中記載,重耳亡命出逃期間,以及返國為君的相關文字。其中提到,從亡者各個邀功,以及重耳對他們封官晉爵的行為,而介之推卻不主動爭取,亦深感不恥,因此後世人們謂「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介之推不爭利祿職位,帶著老母隱居緜山的事跡,足見風骨與氣節,也是這匾對介之推的推崇。

摘要
<p>日治時期由相良吉哉所纂輯的「臺南州祠廟名鑑」中對「斗六郡」和「虎尾郡」的文獻載錄,以及戰後由仇德哉所編纂出版的「臺灣廟神傳」的考證,清楚記載當時大埤庄境內的「開山大帝廟」以及崙背庄的「開山聖侯」兩座廟都是祭祀介之推。「介之推」,或又可名之為「介子推」,是中國歷史上東周春秋時期晉國忠臣。不過筆者實際田野訪談發現,雲林縣境不論是大埤鄉舊庄或是崙背鄉新莊聚落,自先民拓墾臺灣之際習慣將「介之推」稱之為「大伯爺公」。</p><p>在此要介紹的是大埤鄉怡然村舊庄聚落「開山大帝廟」內的「忠不言祿」匾。 大埤鄉怡然村舊庄聚落「開山大帝廟」正殿楹樑懸掛一面「忠不言祿」匾。「左傳」一書〈僖公廿四年〉篇章中記載,重耳亡命出逃期間,以及返國為君的相關文字。其中提到,從亡者各個邀功,以及重耳對他們封官晉爵的行為,而介之推卻不主動爭取,亦深感不恥,因此後世人們謂「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介之推不爭利祿職位,帶著老母隱居緜山的事跡,足見風骨與氣節,也是這匾對介之推的推崇。</p>
媒體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