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照片

江清露作品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江清露,別名江金露,俗稱清露司、露仔司、阿露司等。大正3年(1914)生於彰化縣永靖鄉福興村尾厝角,卒於民國83年,享年80歲。江清露係台灣少數幾位能夠同時精熟於交趾與剪黏技術的藝匠之一,14歲於員林向洪坤福(俗稱尫仔福)學藝,之後隨洪坤福至北港朝天宮整修剪黏。整個拜師學藝過程僅一年多時間,爾後師傅因殖民政策因素離台,遂與夥伴獨撐起大樑,與師兄們協力完成北港朝天宮剪黏後一砲而紅。

許哲彥剪黏作品-完璧歸趙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完璧歸趙,是一個非常有趣及家戶喻曉的成語故事。記描述了在春秋戰國時期,國與國之間的鬥爭紛擾,爾虞我詐之外,也凸顯在亂世之中,如何運用自身智慧及機敏,化險為夷的最佳典範。其中更珍貴的是,那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的君子精神,以及勸人物歸原主,合浦珠還的禮儀與處世道理。

許哲彥作品-鍾馗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鐘馗是中國神話中的神祇,道教中稱翊聖雷霆驅魔辟邪鎮宅賜福帝君,簡稱「鎮宅真君」,「驅魔真君」,「驅魔帝君」,其為長安鄠邑終南山歡樂谷人。鐘馗是中國古代諸神中形象最為醜陋的一位,並且總是與陰間惡鬼相伴為伍,也發展成了捉惡鬼,驅邪祈福的一個最具代表性的象徵。民間信仰中有伏魔大帝即是祭拜鐘馗。除此之外,許多廟宇的裝飾亦會以鐘馗為對象,頗有善惡因果的教化之意。

許哲彥作品-長沙大戰關羽戰黃忠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在傳統社會型態裡頭,廟宇是台灣人的信仰中心,也是聚落社群發展的中心起源點,具有穩定社會,安定民心及具有教化意味之功能。廟宇的藝術是傳統文化承先啟後的重要場域,其藝術美感能傳承人倫價值,善惡有報的精神,慰藉心靈。以許哲彥老師的剪黏作品來說,這副「長沙大戰關羽戰黃忠」的作品,即乘載著三國演義中極為強調的「義」字內涵,並藉由廟宇的公共場域空間表現出來。

虎尾糖廠酒精槽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藤山雷太的「藤山集團」在明治42年(1909)併購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後,除了隔年積極申設建立「第二工場」外,更因為第一次大戰爆發,整個歐洲幾乎全數捲入戰場,「甜菜糖」原料短缺,對於蔗糖的需求量急遽攀升。一戰後的日本屬於戰勝國,取代德國佔有中國東北地區和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地,隨後也進軍甜菜糖的製作生產市場。然而歐洲國家的產業在短時間內積極復甦,使得原先投入資本生產甜菜糖的日本失去競爭力。

虎尾糖廠引種南非參壹零蔗種紀念碑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虎尾糖廠同心公園有座一尊黝黑的蔗農拿著甘蔗的雕像,該座雕像及其紀念碑正式名稱為「引種南非參壹零蔗種紀念碑」,這座紀念碑是在民國43年(1954)由當時中華農學會邀請雕塑家李祖德先生設計,隨後豎立在同心公園中。虎尾糖廠在建廠後曾歷經兩次重大營運危機,第一次是發生在一次大戰結束後,遭受到世界經濟大恐慌的影響。第二次則是國民政府來臺沒多久之後,製糖用的甘蔗品種老舊,導致製糖量大為縮減。

虎尾糖廠同心公園高山仰止碑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虎尾糖廠的同心公園當中,目前尚且能看到早先日治時期公園綠地規劃設施,便是目前以鑄鐵圍欄予以圈圍的中央噴水池了。在日治時期的中央噴水池並沒有圍欄設施存在,不過對於在民國60、70年代以後出生的人來說,童年記憶中應是存在著對圍欄設施的印象,當時顯然是為了防止人們任意進入水池而跌入水中所設。

嘉南大圳水利組合虎尾郡部辦公廳舍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過去的虎尾鎮新生路與民生路的交叉轉角處,有一片佔地相當廣闊的建築群,那是屬於「嘉南大圳水利組合虎尾郡部」辦公廳舍和員工眷屬宿舍。嘉南大圳原稱為官佃溪埤圳,台灣在日治時期1920年代最重要水利工程之一,而「嘉南大圳水利組合虎尾郡部」為管理虎尾郡轄下地區嘉南大圳相關事務的機構,其前身為「公共埤圳嘉南大圳水利組合虎尾郡部」,戰後改組為雲林農田水利會虎尾工作站。

虎尾鐵支路腳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隨著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虎尾製糖所製糖工廠產能的增加,也吸引各地的勞動力和商人至此,尤其是製糖工場貨物課與貨運貯存的倉庫更吸引許多搬運苦力勞工於鐵路沿線居住。這些從各地遷入的移民,多數從事工作位階較低的勞力工作。

虎尾糖廠同心公園臥龍山紀念碑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虎尾糖廠同心公園有塊刻著「臥龍山」的石碑,又稱「臥龍山碑」。實際上此面石碑與虎尾糖廠並無直接關連,而是屬於褒忠鄉「龍巖糖廠」所有。這面石碑原本是在一座相當大,且橫亙相當長的大沙崙。此地清領時期名為「大坪崙」,亦記載於清光緒20年(1894)的「雲林縣采訪冊」。日治昭和10年(1935)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龍巖製糖工場」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