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照片

崙背新庄開山宮伏魔公府匾額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崙背鄉枋南村新莊聚落「開山宮」最初奉持香火渡海來臺者是源自於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的「鍾姓族裔」,因此也一併將姓氏宗族守護神「鍾馗—伏魔公」的香火攜帶來此。根據文獻以及鄰近相關廟宇的捐緣題刻碑記發現,在今日雲林縣內西螺、二崙、崙背三鄉鎮境內不乏分布多間主祀或陪祀鍾馗的廟宇。新莊「開山宮」建廟緣由與清光緒年間的鍾開元、鍾來壽等人息息相關。

崙背新庄開山宮廟名匾額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崙背鄉枋南村新莊「開山宮」內除了清道光年間的石香爐之外,在廟內的三川殿步通楹樑懸掛著「開山宮」匾。該匾係在日治昭和3年(1928)重修開山宮竣工後,由裔孫鍾永茂所敬獻。該方廟額匾從昭和年間至戰後民國49年(1960)重修之前,原懸掛在舊廟外面,最近一次重修才由廟方與地方主事者將該面昭和年間「開山宮」廟額匾收入廟內,改掛在三川殿上方楹樑。

崙背新庄開山宮石香爐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枋南村新莊聚落內的「開山宮」因多次的天災地變而多所改建,目前所見的廟宇外觀根據廟方碑文記載與訪談,應是民國49年由當時主委翁明厚為首等人所成立的興建委員會重新規劃興建。民國77年(1988)9月村民舉薦葉健三再度籌組重建委員會,整體工程一直到民國86年(1997)12月才大功告成,舉行入火安座祈安建醮。

崙背新庄開山宮與詔安鍾姓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枋南村新莊開山宮廟內除了奉祀「開山聖侯—大伯爺公」,也就是介之推外,亦同時供奉「伏魔大帝—鍾馗」。據當地耆老所述,本庄原是人口相當多的大聚落,故稱為「大新莊」,後來因為鄰近「大廟窟」械鬥激烈,傷亡慘重,導致瘟疫橫行而沒落敗庄。根據昭和8年(1933)「臺南州祠廟名鑑」記載,開山宮曾由鐘開元、鐘來壽兩人為首發起改建,並在光緒11年(1885)全數完工,後在光緒19年(1893)再次修繕。

大埤舊莊開山大帝廟與新街三山國王廟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怡然村的舊庄聚落信仰,除了聚落中心「開山大帝廟」之外,此莊落同時也是褒忠鄉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千歲的輪值莊落以及「太和街三山國王廟」的信仰圈。因此舊庄聚落的人們可相當忙碌。每當俗稱「五年到」的時候,此一聚落便會一同前往馬鳴山恭迎五年千歲。而每當聚落有重要喜慶,像是新居落成,或是結婚喜事,年末的「謝平安」,也會前往太和街三山國王廟恭迎「老三王」神尊前來坐鎮,以利於相關祭典儀式的進行。

大埤舊莊開山大帝廟清代石香爐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位在雲林縣大埤鄉怡然村舊莊聚落內的「開山大帝廟」,終於有人將長期遭到棄置廟後,道光年間「開山大帝祀典」碑重新整理,樹立於廟埕空地旁,並興建碑亭。本件碑記風化剝蝕嚴重,碑文漫漶,難以辨讀。不過依稀能從碑文中判斷該碑主要敘述開山宮購置田園,收租作為祀典油香之用。碑文末行提及道光24年11月購置田園之事,可見這塊石碑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

開山大帝與鳥仔餅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漢人南遷過程中融合了閩粵一帶山區丘陵地帶當地少數民族,尤其是「畬族」的風俗習氣。對於畬族人來說,他們傳說先祖是「蛇身人頭」,其中更有一項相當重要的節日便是「鳥米節」。每屆該日之前會以米為原料捏塑成「鳥米粿」。而客家民系的「鳥米粿」又將煮熟切碎的清明草與糯米粉加以搓揉在一起,加上臘肉、鹹菜、蔥炒製的餡料,用陳年的玉米殼包裹蒸製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