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謝東閔

謝東閔林洋港聯袂巡視社區建設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雲林縣從民國58年起在推動各鄉鎮社區基礎建設可說是相當認真,當時時任縣長的廖禎祥,以及繼任者林恆生,都曾因推動社區發展建設有功而屢屢獲得省府的表揚。以當年的縣市來看,雲林縣在社區基礎建設推動方面的成果可以說是優等生,而在雲林縣內比較有成的社區則以斗南、大埤兩地為主。

林恆生向蔣經國縣政建言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據說這張照片是當時雲林縣長林恆生受邀參加日月潭活動中心的落成典禮時,趁機向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以及省府主席謝東閔提出雲林縣的縣政發展建議。所謂建議其實就是希望中央和省府能支持雲林縣府的施政想法,這無非都跟經費有關,當時的雲林縣已經入不敷出,在廖禎祥縣長任內的最後幾年,已經開始力行撙節措施。

斗南農業機械代耕中心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農業機械化在臺灣走了相當久的一段路。臺灣傳統農業以獸力為主,在民國41還曾由台灣省臨時省議會通過「台灣省畜牛登記規則」,要求各縣市政府實施辦理畜牛登記工作。民國42年在研訂第一期台灣經濟建設計畫時,也有過補充耕牛10萬頭的提案,可知當時農業相當依賴耕牛。不過另外也有農業機械化的主張,可說是農業機械化的濫觴。

台西沿海的貧窮與苦痛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嘉義布袋的高跟鞋教堂曾轟動一時,雖然稱作教堂,但事實上不如說禮堂還更名實相符,或者說是布袋的大型裝置藝術造景。隨著這個教堂有個傳說,跟一位罹患烏腳病的少女有關。不過很多人不知的是,在民國65年曾對雲嘉南地區做過大規模的地下水檢驗,當時雲林縣地下水砷含量比率是嘉義、台南的兩、三倍,而該時的雲林西部沿海地區醫療資源則是相當匱乏。

謝東閔視察雲林縣家畜市場興建進度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養豬一直是戰後初期農家重要的營養以及收入來源。不過當時因為飼養技術、屠宰衛生等問題,使得豬肉的市場價格經常起伏很大。由於雲林縣內養豬者眾,影響與衝擊就又更大了。民國65年1月15日雲林縣政府將家畜市場促建委員會擬定總工程費2129萬7千元的計畫報請省政府與中央,要求專款補助。同年2月14日農復會協助實施毛豬一貫作業技術,分期建家畜市場、電動化屠宰場、冷凍庫及運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