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北港宮前街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北港宮前街

宮前街,又常稱宮口街,位於朝天宮正門前得名,今為中山路,又有人稱大街,大通,或香客大道。在清時期約只有兩輛牛車並行的寬度,日據時期第一次市街改正,將街道拓寛,廟埕增大,並圍築圍牆。第二次市街改正再將路加寬,兩側街屋設置騎樓,其風貌部份保留至今。兩邊很多洋貨店及特產店因香客絡繹不絕,而商業興盛,一直是300多年來北港最熱鬧,也是最重要的商業中心。

上圖為清末民初時期,宮前街的樣貌,彼時已有機械化腳踏車的出現,廟街兩邊較為狹隘。下圖則是日治昭和28年(1939)所拍攝的照片,原是黑白照片,但是當時日本政府為了宣傳北港地區的現代化進程,把北港當作宣傳樣板,因此將此照片輸出為彩色,並印刷成明信片來宣傳。以台灣日日新報的新聞報導來說,當時幾乎每天都有朝天宮進香的訊息,所以北港會被作為樣版亦不為奇。

摘要
<p>宮前街,又常稱宮口街,位於朝天宮正門前得名,今為中山路,又有人稱大街,大通,或香客大道。在清時期約只有兩輛牛車並行的寬度,日據時期第一次市街改正,將街道拓寛,廟埕增大,並圍築圍牆。第二次市街改正再將路加寬,兩側街屋設置騎樓,其風貌部份保留至今。兩邊很多洋貨店及特產店因香客絡繹不絕,而商業興盛,一直是300多年來北港最熱鬧,也是最重要的商業中心。</p><p>上圖為清末民初時期,宮前街的樣貌,彼時已有機械化腳踏車的出現,廟街兩邊較為狹隘。下圖則是日治昭和28年(1939)所拍攝的照片,原是黑白照片,但是當時日本政府為了宣傳北港地區的現代化進程,把北港當作宣傳樣板,因此將此照片輸出為彩色,並印刷成明信片來宣傳。以台灣日日新報的新聞報導來說,當時幾乎每天都有朝天宮進香的訊息,所以北港會被作為樣版亦不為奇。</p>
媒體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