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北港義民廟旌義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北港義民廟旌義匾額

乾隆51年(1786),台灣爆發林爽文事變,清帝國調集精兵來台剿亂,台灣的客家人、泉州人、漳州人亦組織義軍支援清兵打仗,協助清軍的村庄則由欽差大臣湖廣總督常青發給「腰牌」證明其為良民。林爽文事變平息之後,乾隆皇帝逐一封賞有功人員,對台灣義民亦大加讚揚,既頒賜御匾又賞給里名。乾隆52年(1787)11月1日上諭:「今將廣東庄、泉州庄義民,朕特皆賜匾額,伊等自必倍加鼓舞,奮力抒忠。但該處庄居甚多,難以遍行頒賜,著福康安接到匾額後,即遵照鈎摹,擇其大庄群居處所,普加賞給懸設」。

乾隆53年(1788)3月1日上諭:「此次臺灣剿捕逆匪,該處義民隨同官軍打仗殺賊,甚為出力,業經降旨將廣東、泉州等庄賞給褒忠、旌義里名。」上述兩道聖旨是台灣客家義民廟懸掛「褒忠」匾額及雲林「褒忠」地名的由來。「旌義」匾目前僅見於北港泉州人義民廟,該匾寫有「御賜」二字,與一般蓋上「御璽」的形式不同,顯然是北港居民從原匾臨摹而來。光緒20年(1894)由倪贊元所編纂的「雲林縣采訪冊」已有此匾之記載。

摘要
<p>乾隆51年(1786),台灣爆發林爽文事變,清帝國調集精兵來台剿亂,台灣的客家人、泉州人、漳州人亦組織義軍支援清兵打仗,協助清軍的村庄則由欽差大臣湖廣總督常青發給「腰牌」證明其為良民。林爽文事變平息之後,乾隆皇帝逐一封賞有功人員,對台灣義民亦大加讚揚,既頒賜御匾又賞給里名。乾隆52年(1787)11月1日上諭:「今將廣東庄、泉州庄義民,朕特皆賜匾額,伊等自必倍加鼓舞,奮力抒忠。但該處庄居甚多,難以遍行頒賜,著福康安接到匾額後,即遵照鈎摹,擇其大庄群居處所,普加賞給懸設」。</p><p>乾隆53年(1788)3月1日上諭:「此次臺灣剿捕逆匪,該處義民隨同官軍打仗殺賊,甚為出力,業經降旨將廣東、泉州等庄賞給褒忠、旌義里名。」上述兩道聖旨是台灣客家義民廟懸掛「褒忠」匾額及雲林「褒忠」地名的由來。「旌義」匾目前僅見於北港泉州人義民廟,該匾寫有「御賜」二字,與一般蓋上「御璽」的形式不同,顯然是北港居民從原匾臨摹而來。光緒20年(1894)由倪贊元所編纂的「雲林縣采訪冊」已有此匾之記載。</p>
媒體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