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廣福宮

西螺廣福宮改築竣工邀請明信片-張金山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昭和10年(1935)10月23日,西螺廣福宮改築代表陳利水等人共同發起勸捐整修,向臺南州廳提出改築金募集許可。昭和11年(1936)5月13日經台南州知事藤田傊治郎署名發出「指令第一九二一號」核准募集許可。

至昭和13年(1938)廣福宮廟宇整建完竣,為面闊五開間,拜殿、中殿、後殿三進,左右廂房之格局,龍邊左廂房前並設有盧亭,廟中剪黏皆出自剪花大師陳天乞之手。

莿桐巷媽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莿桐,是台灣原生種植物,清乾隆年間成書的《番社采風圖考》曾提及:「番無年歲,不辨四時,以刺桐花開為一度。」可知莿桐樹於台灣平埔族原住民的生活作息有著重要的象徵意義。因莿桐有著「雨時折枝,插地即生」的生長特性,過去曾遍植在台灣西部平原的土地上,許多地方因此留下莿桐溪、莿桐腳之類的地名,如雲林縣莿桐鄉的舊地名即稱之為莿桐巷。

詔安客地區八大社值年、著莊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崙背、二崙一帶最重要的神明祈福繞境活動,當地詔安客語稱為「著年」,流傳已有一百多年以上,但長期總以口耳相傳,沒有正式的文字記載,是兩鄉耆老深刻的生活記憶。這項祭典早期是以「鍾姓—八大社」分布的聚落,分別為湳底寮、八角亭、新莊、下番社、頂番社、頂街仔、下街仔、崩溝寮等八處詔安客家莊落,又稱之為「大新莊鍾姓六股八大社」。

西螺市場中元普度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雲林西螺是濁水溪下游沖積埔地,土壤排水良好且富含有機質,適合種植蔬菜稻米,西螺米的又香又Q,西螺菜名聲透台北城。曾聽說:「西螺市場一天不運作,台北人就沒有青菜吃。」這樣一個講法未免誇張,卻點出了西螺果菜市場的重要地位。

西螺廣福宮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廣福宮創建於乾隆25年(1760),嘉慶17年(1811)由福建省延建汀紹道李華封暢議,原建築規模不敷使用遂擴建為二進,使廟宇更加廣大莊嚴。同治10年(1871)臺灣遭逢強震,廣福宮建築因震害傾圮毀壞,由五品銜欽加陞銜布政司理問廖振元擔任主事,主持本次大規模整建重修,除了整建前後殿,並於龍虎兩側增設廂房,同治13年(1874)完成重興。

媽祖宗教文化展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媽祖宗教文化展係以介紹雲林縣各個媽祖廟裡的重要或特殊文物,以及由宗教衍生出來的工 藝,介紹工藝師及其作品。展覽的目的是希望民眾到廟裡參拜時,不要馬上離開,而是多留 意廟中精彩的文物以及精緻的工藝作品,讓對宗教的認知不僅是信仰,也是一種傳統的民間 藝術。

西螺弓孝宮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西螺弓孝宮主祀鬼王鍾馗,廟的對聯是這麼書寫的:「假若當年才自售,怎教後世鬼能降」。神話傳說裡,鍾馗是第一個被皇帝批評容貌太醜,憤而撞柱身亡,死後封神的進士。假若當年鍾馗的才氣和學識得到賞識,也就不會出現讓精怪妖邪聞之喪膽的「驅魔真君」。

西螺廣福宮神禡符版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神禡又稱紙禡、紙馬、甲馬、馬子、佛馬、馬紙及菩薩紙。泛指印有神像的紙張,以佛、道教和民間信仰之神祇為表現的對象,專門用於祭祀活動。台灣的神禡來源有兩種途徑:一是歲末年終之時,春聯店販售之灶君、土地公、武財神、姜太公等等的單色或套色印刷的神禡年畫;一種是廟宇以黃紙或紅紙印製的神明圖像,台灣人習慣以「大符」稱之。

西螺廣福宮募化油香符版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本件文物現藏於西螺廣福宮,為早期印製募化油香紙的所用刻版。顧名思義,這是早年廣福宮人員對外進行募款時,若有善男信女喜捐緣金,廟方就會發給信徒一張募化油香紙,既可作為捐款證明之用,亦可貼於家門上保平安。根據廣福宮前總幹事林煜喆先生口述,廣福宮是百餘庄的信仰中心,只要是廟裡的住持僧人出門化緣,信徒都樂於捐款,除了發給油香紙以外,還會贈送一塊餅給信徒吃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