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義順真人藝閣
這張照片攝於1983年(民國72年),是雲林縣辦理春季藝文活動花燈展時所拍攝。北港花燈、真人藝閣和各式陣頭是台灣最有特色的宗教民俗活動,如果北港自謙第二,沒有其他地方敢說自己是第一。這樣的觀點幾乎可以說是老一輩台灣人的共同記憶,更不用說在北港。所以北港文史工作者蔡享潤說,在北港只要跟媽祖有關的事,所有人都會跑出來。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這張照片攝於1983年(民國72年),是雲林縣辦理春季藝文活動花燈展時所拍攝。北港花燈、真人藝閣和各式陣頭是台灣最有特色的宗教民俗活動,如果北港自謙第二,沒有其他地方敢說自己是第一。這樣的觀點幾乎可以說是老一輩台灣人的共同記憶,更不用說在北港。所以北港文史工作者蔡享潤說,在北港只要跟媽祖有關的事,所有人都會跑出來。
這是雲林縣春季藝文活動花燈展,時間是在民國72年,地點當然是在北港,當天藝閣台車一台接著一台穿越北港市區,成為整個北港鎮的焦點。雖然說北港是真人藝閣的大本營,但是這樣的藝閣車遊行也不是天天都有,只有在北港媽祖生的時候,北港舖會以及各界為答謝媽祖庇護,才有如此盛大的活動。對北港人來說,從春節、元宵一直到農曆3月23日是北港人專屬的大日子。
這張照片是在1983年(民國72年)3月於北港的中山路上所拍攝,是北港藝閣台車遊行,主題是「李哪吒九灣河大展神通」。這個故事主要描述李哪吒因天熱在九灣河洗澡,卻因神器而驚動東海龍王,引發一場衝突。所以在藝閣台車上最明顯就是一位小男生裝扮成李哪吒騎在一條龍的身上。
古早恭迎雲林北港媽祖出廟的陣頭叫「馬陣吹」,是北港的鼓吹樂師們慶祝媽祖生日組成,富有特色的藝陣。鼓吹隊的藝師會戴狀元帽,穿布馬和黑色長筒布鞋出陣,但馬陣吹的演出者逐漸老化凋零而由「轎前吹」所取代。據蘇仁義藝師說,轎前吹是從「馬陣吹」中截取出一部份,也就是說規模較小,但精神不變。
本張照片為1984年(民國73年)4月北港藝閣遊行時所攝,當年共有17座藝閣出陣,除參與農曆3月19、20日媽祖出巡行列之外,並於21、22、23日晚間繼續遊行,所以一連5天炒熱整個北港媽祖生的氣氛。
北港朝天宮第三進為觀音殿,主祀觀音佛祖,為朝天宮內最古老的建築,殿前一對蟠龍石柱,材質為泉州白石,落款乾隆辛卯年,為1775年(乾隆40年)所立,原可能立於正殿,至咸豐年或光緒年大修時才移至觀音殿。
朝天宮媽祖不僅是北港人的信仰,也是眾多台灣人的信仰,每年農曆3月23日北港媽祖遶境總是會吸引成千上萬的民眾參與其中,北港萬頭鑽巷,擠得水洩不通。而即使不是媽祖遶境的時間,現在只要週末北港也會有規模大小不一的進香團到朝天宮來。由於這種特殊的宗教風俗習慣,北港進香這件事也被爭取要列入國家重要民俗傳統之一。
華星是一家老字號的印書局,在雲林縣設縣之前就存在,所以營業登記證是由台南縣政府所發的,時間在1947年(民國36年)10月4日,那一年發生過228事件,二戰也剛結束不久,而離雲林縣設縣還有3年21天。
北港金聲順會館三樓祖師爺神明廳懸有一方民國甲辰年(1964)由台北靈安社所敬贈的「金聲順」館名匾,見證了南、北兩大北管子弟陣頭將近一甲子的情誼。
靈安社為大稻埕霞海城隍爺駕前歷史悠久的子弟軒社,金聲順則為北港媽祖駕前的開路先鋒陣頭。日治時期曾有台北迎城隍,北港迎媽祖,並稱台灣兩大民間祭典,靈安社和金聲順在慶典中均扮演重要角色。
北港朝天宮是台灣少數擁有聖父母殿的媽祖廟,顧名思義,該殿主祀媽祖的父母與兄姊,殿前的一副1928年(昭和3年)石柱對聯可茲呼應:「朝感聖恩,封增父母;天嘉后德,榮及姊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