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開山大帝

崙背開山宮傳說-介子推公的傳說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據崙背開山宮主委廖世界先生講述,百年前地方就流傳了一句「介之推,沒封上苛虧。」這樣的俗諺。據說,「介之推公」他當時還活著的時候,算說是「割股救主」。因為那時候,聽說皇帝晉文公戰敗,被敵人所困,飢餓無比想要吃肉,介之推就割了自己身體的肉給晉文公充飢。但是沒想到,戰勝之後,班師回朝。晉文公回國,後來當初和他一起幫他逃出國,甚至作戰的臣子,幾乎每個都受封,就唯獨忘了介之推的功勞,而沒有封到官位。

大埤開山大帝廟傳說-大伯爺公助人痊癒,收太子爺為副神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大埤開山大帝廟曾流傳一個這樣的故事,有一個小孩不小心燙傷,受的傷相當嚴重,甚至一度性命垂危。小孩的家人帶他四處求醫,卻怎麼樣也無法痊癒。家人聽說大埤開山大帝廟的「大伯爺公」甚為靈驗,於是就將小孩帶到廟裡給「大伯爺公」看病。突然,「大伯爺公」起乩附身在小孩身上為他治療傷口。

開山大帝與客家族裔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因中原地區政權更迭所導致族群的遷徙,使得原先在當今中國山西省介休縣緜山一帶的介之推信仰,隨著遷徙來到福建、廣東一帶,並與當地少數民族「畬族」的「鳥圖騰文化」與「蛇身人體」傳說相雜揉,形成了當今客家族裔的「族群守護神」。根據「臺南州祠廟名鑑」記載,現今雲林縣大埤鄉怡然村舊莊聚落係由廣東人士移住於此。

開山大帝與鳥仔餅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漢人南遷過程中融合了閩粵一帶山區丘陵地帶當地少數民族,尤其是「畬族」的風俗習氣。對於畬族人來說,他們傳說先祖是「蛇身人頭」,其中更有一項相當重要的節日便是「鳥米節」。每屆該日之前會以米為原料捏塑成「鳥米粿」。而客家民系的「鳥米粿」又將煮熟切碎的清明草與糯米粉加以搓揉在一起,加上臘肉、鹹菜、蔥炒製的餡料,用陳年的玉米殼包裹蒸製而成。

臺灣開山大帝信仰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臺灣有幾座「開山大帝廟」呢?根據日治時期「臺南州祠廟名鑑」記載,僅有斗六郡大埤庄舊庄「開山大帝廟」與虎尾郡轄下崙背庄新莊「開山聖侯廟」。進一步查閱內政部有關宗教寺廟的登記,除了雲林縣境內的大埤、崙背之外,早期登載資料僅有位在嘉義縣水上鄉國姓村三界埔莊「協安宮」、彰化縣社頭鄉舊社村舊社莊「武郡宮」,以及位在宜蘭縣冬山鄉安平村大伯爺坑「大安廟」等五間廟宇。

崙背開山宮傳說-開山大帝介之推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臺灣民間信仰體系神祇中,對於「開山大帝」為何方神聖,除非是居住的莊落有祀奉該神祇,不然多數皆不曉得。這裡要提一個春秋時期的歷史人物介之推,介之推的故事,多數人都耳熟能詳。晉公子重耳出逃,返國登位後,陪同的眾臣都分封官職,唯獨遺漏掉了介之推。待有人提醒晉文公後,介之推卻自認無功,於是帶著自己母親隱入緜山,最後卻以悲劇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