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剪黏

二崙興國宮姜子牙火燒琵琶精剪黏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這件剪黏作品在二崙鄉崙西村的興國宮,典故出自封神演義裡面,講的是姜子牙火燒琵琶精。作者是彰化永靖東寧村的林茂成先生,另名林茂盛,也見東寧竹樵和東寧克星的落款,人稱茂成師。這幅創作講述的是封神演義中的故事。姜子牙在元始天尊駕前修道,因與仙道無緣,天尊命他下山等待時機幫武王伐紂,好享受人間福報。

北港朝天宮太乙真人收石磯娘娘剪黏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本件玻璃剪黏位於北港朝天宮,為江清露藝師的作品。牌頭剪黏的布局和角色安排,匠師會用自己流派做法呈現,有時會依實際空間大小去發揮。這組的偶頭是事先做好,經窯燒製成上釉的製品,臉上還有胭脂紅的釉色。中間紅色衣服的是哪吒,前方綠衣的是石磯,後方藍袍的是太乙真人。

許哲彥 古蹟管理研習營結業證書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內政部於民國72年完成第一批「台閩地區第一級古蹟」審查,審查標的與內容以古蹟建築的調查為主,並未針對文化景觀,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等類型的範疇做規範及規劃。直至民國76年,井慶升出版「清式大木作操作工藝」一書,可說是第一本清代大木作操作工藝的記錄,對於古蹟或歷史建築的施做方式、程序與步驟等有一詳細的介紹與討論,因而該書有如修繕古蹟的工程應用參考資料。

許哲彥作品 交趾陶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交趾陶,屬於低溫的多彩陶,相傳源自於漢朝的綠釉,跟唐三彩也有一些關連性及相似性在。依據部分的文獻紀載,在清朝末年時,中國南方即有一些廟宇有交趾陶的裝飾。而根據施翠峰教授的調查顯示,原來在日本明治時期,日本學者發現,所謂來自中南半島的交趾燒,其源自於廣東窯,因此廣東窯又稱為交趾燒。而在傳說嘉義地區的藝師葉王跟隨廣東窯工匠學習燒陶之後,因此便將嘉義地區燒製的「廟尪仔」,通稱「交趾陶」了。

許哲彥師傅的剪黏示範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工藝師許哲彥表示,剪黏的過程繁雜,又有分直接在屋頂上作業的,或者事前裁剪準備好才上屋頂施工的,但大致可區分為以下步驟:打稿,必須把要製作的形體勾畫出來,接著用摺線技巧將鐵線塑出基本形狀,成為作品的骨架。緊接著將水泥、砂石、麻絨等均勻攪和,填入骨架之中以製作粗胚。然後將陶瓷的碗片剪成適合的形狀,並且最後將修剪好的碗片,沾附水泥,黏貼上去而成。

江清露作品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江清露,別名江金露,俗稱清露司、露仔司、阿露司等。大正3年(1914)生於彰化縣永靖鄉福興村尾厝角,卒於民國83年,享年80歲。江清露係台灣少數幾位能夠同時精熟於交趾與剪黏技術的藝匠之一,14歲於員林向洪坤福(俗稱尫仔福)學藝,之後隨洪坤福至北港朝天宮整修剪黏。整個拜師學藝過程僅一年多時間,爾後師傅因殖民政策因素離台,遂與夥伴獨撐起大樑,與師兄們協力完成北港朝天宮剪黏後一砲而紅。

許哲彥剪黏作品-完璧歸趙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完璧歸趙,是一個非常有趣及家戶喻曉的成語故事。記描述了在春秋戰國時期,國與國之間的鬥爭紛擾,爾虞我詐之外,也凸顯在亂世之中,如何運用自身智慧及機敏,化險為夷的最佳典範。其中更珍貴的是,那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的君子精神,以及勸人物歸原主,合浦珠還的禮儀與處世道理。

許哲彥作品-鍾馗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鐘馗是中國神話中的神祇,道教中稱翊聖雷霆驅魔辟邪鎮宅賜福帝君,簡稱「鎮宅真君」,「驅魔真君」,「驅魔帝君」,其為長安鄠邑終南山歡樂谷人。鐘馗是中國古代諸神中形象最為醜陋的一位,並且總是與陰間惡鬼相伴為伍,也發展成了捉惡鬼,驅邪祈福的一個最具代表性的象徵。民間信仰中有伏魔大帝即是祭拜鐘馗。除此之外,許多廟宇的裝飾亦會以鐘馗為對象,頗有善惡因果的教化之意。

許哲彥作品-長沙大戰關羽戰黃忠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在傳統社會型態裡頭,廟宇是台灣人的信仰中心,也是聚落社群發展的中心起源點,具有穩定社會,安定民心及具有教化意味之功能。廟宇的藝術是傳統文化承先啟後的重要場域,其藝術美感能傳承人倫價值,善惡有報的精神,慰藉心靈。以許哲彥老師的剪黏作品來說,這副「長沙大戰關羽戰黃忠」的作品,即乘載著三國演義中極為強調的「義」字內涵,並藉由廟宇的公共場域空間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