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匾額

西螺東興里林宅忠孝堂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忠孝堂位於西螺鎮東興里內,祖籍來自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德港鄉,以來台祖先林朴素先生稱為第一世,本宅第建築為林春桂先生(8世)所興建,林姓同支的親族多居住在東興里及頂崙里內。忠孝堂合院營建落成年代為大正8年(1919),其座向為座東朝西,正身為五開間,軒亭形式為漢系合院、單開間之木構造、歇山式屋頂,屋架為二通四瓜,並以曲椽作為捲棚式處理,軒亭四根柱為圓木柱。

莿桐玉樹宮廟名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莿桐鄉興貴村香本宮主祀張公聖君,俗稱法主公,最初奉祀於信徒家中,因靈驗異常,信者日眾,便於道光27年(1847)興建廟宇。因本庄鄰近濁水溪,在光緒間及日治時期經過數次大洪水,廟宇被沖毀,神像暫時奉祀於樹仔腳廣興宮內。

莿桐福天宮廟名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莿桐孩沙里福天宮原名進興宮,主祀徐府千歲及天上聖母三媽,初建竹壇於道光年間,昭和丁卯(1927)年由保正陳懷發發起募金,在原地改建成磚瓦木造結構。民國43年(1954),經村長鄭清來與陳懷發先生再度發起重建,重建過程有個令人匪夷所思的傳說,當時募金一切順利,突然神明降駕指示,重建宮廟改名為「福天宮」,但仍保留昭和年間「進興宮」的廟名匾,並懸掛於三川殿之上。

北港朝天宮海天靈貺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北港朝天宮正殿懸掛了一方「海天靈貺」匾額,這是道光17年(1837)由王得祿大人所獻。王得祿是有清一代台灣人裡官職最高的第一人,官封太子太保,歷任浙江提督、福建水師提督。這樣的「爵祿」是用他的生命拼博而來的。嘉慶14年(1809),王得祿與海賊王「蔡牽」進行海上殊死戰,王得祿打的「額角、手腕各受重傷,仍復奮不顧身,趕攏賊船追勦,致該逆登時落海。

西螺崇遠堂宗光遠繼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西螺崇遠堂興建於昭和3年(1928),長年發展以來,已成為當地張廖宗族的「大宗家廟」,以唐山祖張元子公為始祖,合族共同祭祀,屬於大部分宗族人士的祭祀中心,目前以財團法人形式進行宗族祭祀事務的管理,堂內完全做為祭祀公廳之使用,每年主要舉行春秋二大祭典,全國各地張廖子孫齊聚一堂,現已經是西螺重要之文化祭典活動之一。

斗六菜公庄獻立沛然下雨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過去的台灣是傳統農業社會,大多數的農夫總是期待來點及時雨,卻又怕雨澇成災。 昭和8年(1933)的春天,雨姍姍遲來,使稻禾枯槁,人也枯槁。雲林斗六的農民呼天不應,叫地不靈,眾神明均束手無策,於是菜公庄(今斗六重光里)的農民百姓遂遠赴赴竹山沙東宮向延平郡王祈雨。 國姓爺果不負眾望,祈雨雨下!農曆四月梅月,菜公庄眾弟子為了感謝國姓爺的活命之恩,便以村庄的名義獻立匾。

元長鰲峰宮道入玄妙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元長鰲峰宮俗稱帝君廟,是當地的信仰中心,創立於清咸豐3年(1853),供奉的主神為保生大帝大道公。保生大帝神像相傳為清朝雍正、乾隆年間,李姓先民自福建泉州移民至台灣,過程中雖驚濤駭浪,但仍安然抵達,之後又覓得元長這片平原做為安身立命之所,感念此為保生大帝所庇祐,因而提議建廟。

西螺慶天堂慈航普濟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慶天堂是西螺地區重要的齋堂(菜堂),位於雲林縣西螺鎮中和里,係光緒10年(1884)由張響、張邁等籌建,屬齋教龍華派。明治30年(1897)廟宇遭颱風吹襲破損,由張萬生、黃屋等集資重建,重建後張萬生自任主持至民國42年(1953),嗣由張玉枝接掌堂務,目前管理人為張榮傑。

西螺捷發乾記茶莊瑤林衍派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捷發乾記茶莊位於西螺鎮延平路92號,兩開間的華麗街屋立面,是西螺舊街上相當醒目的建築物,現做為延平老街文化館,由螺陽文化基金會經營使用。茶莊建築物分為前、中、後棟三座。前棟起建於昭和10年(1935),為磚造木構,三層樓之歷史建築;中棟為一層樓磚造建築,原本左為製茶烘培間,中為穿堂、儲茶間,右為櫥浴設備;第三棟為昭和8年(1933)改建而成,為磚造木構洛可可式洋風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