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匾額

麥寮拱範宮義濟民天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麥寮拱範宮媽祖廟保存了一方「義濟民天」匾額,這塊匾記載了道光14年(1834)中部地區發生飢荒,由鹿港林日茂為首的仕紳和商家出穀平糴,穩定米價。飢荒過去,大清政府為了表達感念,特別頒賜匾額懸掛在媽祖廟內,施米糧的善人分別是林日茂、隆榮號、豐盛號、林文樓、蘊玉堂、裕源號、隆源號、豐泰號、曾捷元、洽榮號、萬順號、錦榮號、豐茂號、吳應中等。頒匾人為台灣兵備道劉鴻翱、彰化知縣李廷壁、鹿港海防同知陳盛韶。

褒忠馬鳴山鎮安宮英靈護庇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馬鳴山鎮安宮懸掛了一方「英靈護庇」匾,此係光緒16年(1890)由武舉人張廷樞所獻,民國甲子年(1984)由前國民大會代表張春盛及張氏各房後裔重修。張廷樞,號廷合,其先祖張士箱,其曾祖父張植發於乾隆38年(1773)中舉,歷任山西省汾西、鳳臺知縣。而張廷樞曾為彰化縣學武秀才,並於光緒11年(1885)步上曾祖的腳步考中福建鄉試舉人,文武兼備。

西螺福興宮海國安瀾匾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西螺福興宮懸掛了一方「海國安瀾」匾,此係光緒16年(1890)由武舉人張廷樞所獻,日治時期曾由其後代子孫張沃、張樹頭重修。張廷樞為張士箱家族後裔子孫,根據張氏家譜記載,張士箱出自鑑湖書香門第之家,號省齋,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南門外鑑湖鄉魁岱人。當地人稱張氏族人為「湖中張家」,「鑑湖」為張家堂號,為張家開台祖。張氏家族為台灣百大家族之一,民間頗多關於張氏家族的傳奇故事。

西螺長老教會真主化育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西螺教會是彰化、雲林地區最早設立的基督教長老教會,原先於西螺茄苳仔民宅設立禮拜堂,名之為「耶穌聖教茄苳仔教會」。當時教徒分佈在彰化、雲林兩地,由於教區遼闊,因此有些教徒必須在星期六即啟程出發前往西螺,而崙背、崩溝寮一帶的教徒則是清晨天未亮即徒步前往茄苳參加禮拜。當時時局不靖,交通不便,又有匪害,為了信眾安全,後來陸續在彰化、雲林其他各地成立教會。

西螺廣福宮慈雲廣佈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民國108年初,西螺廣福宮觀音殿重新懸掛同治年間所獻立的「慈雲廣佈」匾額,這塊匾長期以來塵封於文物倉庫中,能夠重新出土,讓民眾知道廣福宮匾額的古老與古典,實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這塊匾額可以和三川殿的「英靈保赤」匾額及重修牌記一起對照,它們都是同治13年(1874)廣福宮重建完成後,由當時西螺街庄參與重建工事的主首事和眾弟子共同敬立的匾額,一塊給媽祖,一塊給後殿觀音佛祖。

土庫良德堂慈雲廣布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從土庫媽祖廟順天宮出發,沿著廟前的大同路漫步,會先遇見土庫天主堂,再往前走一些,就會看到筆者將介紹的過港菜堂-良德堂。良德堂創建於昭和5年(1930)6月12日,是雲林西部平原少見的佛教齋堂,屬龍華派系統,主祀三寶佛和觀世音菩薩,開山第一代堂主名為吳普城(俗名吳墻)。

北港朝天宮人和年豐匾額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人和年豐,意指人長壽,收成也好,是形容太平興旺的景象。原詞出自文選·潘岳「借田賦」的內容。後李善注引作人和年豐。照片裡頭人物,所著服裝皆是清朝服飾,是北港朝天宮在農曆3月23媽祖生以及9月9重陽節時,舉辦祭典活動的一大傳統。由穿著清朝古裝的人來進行祭典儀式,一直到現在,這樣的方式也都還持續運行著。

土庫鎮順天宮誠求顯應匾額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土庫順天宮廟內有面題為「誠求顯應」的匾額。據順天宮相關沿革誌記載,此匾係因西藏宗教領袖嘉瑪桑佩將軍仰慕順天宮文物,故於民國63年(1974)6月敬獻給順天宮媽祖廟。民國48年(1959),中共解放軍進入西藏地區,藏人組織反抗軍與之對抗,臺灣方面稱為「西藏抗暴」。此後不少西藏人先是流亡印度各地,再經由臺灣救助,依循其志願接運來臺,並予以接待或安置,而西藏嘉瑪桑佩將軍亦是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