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匾額

西螺魏照洲巡檢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巡檢司,又稱巡檢、巡司、巡政廳,小老百姓則習慣尊稱為某姓巡爺(例:楊巡爺)。「清史稿」:「巡檢司巡檢,從九品。掌捕盜賊,詰奸宄。凡州縣關津險要則置。」巡檢的主要任務便是稽查犯罪,維持地方治安。清代台灣幾個邊陲要地便曾設置巡檢司,如枋寮巡檢、羅漢門巡檢、佳里興巡檢、大甲巡檢…等。

口湖蚶仔寮開基萬善祠祐我黎民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道光25年(1845),舊曆6月7、8兩日,台灣西南沿海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颱風災害。我們從總兵官武攀鳳、道台熊一本奏報給道光皇帝的勘災內容來看,保守估計,溺水死亡或被房屋壓斃的人數便高達3017人,由南而北分別為鳳山縣境內:檢獲海岸遺屍232具,倒塌房屋壓斃103命。台灣縣境內:鹿耳門海口一帶,淹斃淘海民人342命、水手40命。嘉義縣境內:撈獲海邊及內港一帶遺屍2300人。

崙背新庄開山宮伏魔公府匾額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崙背鄉枋南村新莊聚落「開山宮」最初奉持香火渡海來臺者是源自於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的「鍾姓族裔」,因此也一併將姓氏宗族守護神「鍾馗—伏魔公」的香火攜帶來此。根據文獻以及鄰近相關廟宇的捐緣題刻碑記發現,在今日雲林縣內西螺、二崙、崙背三鄉鎮境內不乏分布多間主祀或陪祀鍾馗的廟宇。新莊「開山宮」建廟緣由與清光緒年間的鍾開元、鍾來壽等人息息相關。

崙背新庄開山宮廟名匾額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崙背鄉枋南村新莊「開山宮」內除了清道光年間的石香爐之外,在廟內的三川殿步通楹樑懸掛著「開山宮」匾。該匾係在日治昭和3年(1928)重修開山宮竣工後,由裔孫鍾永茂所敬獻。該方廟額匾從昭和年間至戰後民國49年(1960)重修之前,原懸掛在舊廟外面,最近一次重修才由廟方與地方主事者將該面昭和年間「開山宮」廟額匾收入廟內,改掛在三川殿上方楹樑。

舊莊開山大帝廟忠不言祿匾額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日治時期由相良吉哉所纂輯的「臺南州祠廟名鑑」中對「斗六郡」和「虎尾郡」的文獻載錄,以及戰後由仇德哉所編纂出版的「臺灣廟神傳」的考證,清楚記載當時大埤庄境內的「開山大帝廟」以及崙背庄的「開山聖侯」兩座廟都是祭祀介之推。「介之推」,或又可名之為「介子推」,是中國歷史上東周春秋時期晉國忠臣。

元長鰲峰宮保愛黎民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鰲峰宮是元長的信仰中心,主祀保生大帝吳真人,早年又稱作「帝君廟」。出身元長五塊寮的台灣文學作家蔡秋桐,便曾以故鄉為背景寫成台語章回小說「帝君庄秘史」。鰲峰宮廟內還收藏了兩件日治時期的文物,分別是大正15年(1926)由北港郡守藤黑總左衛門敬獻的「保愛黎民」匾與昭和3年(1928)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藤山雷太社長敬獻的「道入玄妙」匾,均是具有文化資產潛力的文物。

大埤三山國王廟熙朝柱石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雲林大埤是三山國王信仰的重鎮,大和街三山國王信仰圈涵蓋北港溪流域--大埤、斗南、古坑、大林…等八鄉鎮53庄頭。相吉良哉「台南州祠廟名鑑」記載,大和街三山國王廟是嘉慶24年(1819)由張元基等人向53庄信徒募資8500圓銀兩興建而成,信徒人數約有五萬人。當地人津津樂道的是廟內有一塊嘉慶皇帝御賜的匾額「熙朝柱石」。

北港朝天宮慈雲灑潤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旱災、水患與地震一直是台灣島的「常態」。清代台灣地方志書經常可見「災祥」記錄,以光緒20年(1894)編纂的「雲林縣采訪冊」為例,書中記載斗六堡:「光緒十四年大旱,五穀騰貴;光緒十五年五月大雨連日,田園多浸;光緒十六年七月大雨水。」短短3年,不是旱災就是水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