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北港鎮

莊俊元赴鄉試傳奇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在朝天宮正殿的左右牆石垛上、鐘鼓下,各刻有一幅進士莊俊元的書法。莊俊元,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字印潭,號損翁,署名瓶城居士或四休老人。道光15年(1835)考上進士,出任青海西寧知府。由於勤政愛民,甚受百姓愛戴,不久晉升為道員,尊稱為道台。其為人正直,操守廉潔,與府內意見常相左右,40歲時憤而辭職隱歸,縱情於田園山林間,享年73歲。

孫兒復活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明治42年(1909),高雄鳳山有一位胡老太太,是北港媽祖虔誠的信徒,照往例在媽祖誕辰前,徒步走三天二夜到北港,向媽祖祝壽祈福。其有一位三歲孫兒,常跟他生活在一起。有次老太太依例前往北港時,因孫兒知道阿媽將前往北港丟下他在家與父母生活,吵著要跟阿媽去進香,胡老太太扭不過孫兒,只好帶他前往。

助民退賊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事件發生,攻陷彰化、南下包圍嘉義,另派一大軍要進攻北港,居民討論是戰或避禍,大家默衷一是。最後大家相約禱告媽祖,擲杯筊決定,結果媽祖指示迎戰。

免闖!媽祖麥駐三槺榔傳說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相傳元長大東庄民,於嘉慶初年購買一塊大香柴,準備彫刻媽祖神像奉祀。無奈香柴到來之際,連日豪雨成災,香柴被洪水沖流至今扶朝里一帶,被該庄村民撈獲,放在家屋簷下。當晚海水倒灌、溪水高漲,香柴又被沖走,被三槺榔庄民檢獲。數天後洪水漸退,大東庄庄民尋找此塊香柴,才知被三槺榔庄民拾得。大東庄庄民向其索討,哪知牛朝腳庄民也來索討。三方各執己見,都說是香柴的擁有者,引發爭吵。

漳州陳姓族裔與昭烈宮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北港鎮有間昭烈宮開漳聖王廟,耆老們則慣稱「陳聖王廟」或稱「聖王公廟」,是一座見證陳姓族裔與漳州人拓墾北港地區歷史的宗祠。昭烈宮見於文獻在日治大正8年(1919)所纂錄《臺南州祠廟台帳》,而在昭和8年(1933)相良吉哉纂輯《臺南州祠廟名鑑》宗教團體中,北港郡下神明會部分記載陳聖王會內容,提及祭神為陳聖王、從祀輔義將軍、輔信將軍,會員120人,於乾隆30年(1765)創立,可見該信仰相當早。

米粉間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在今北港中山路南端、臨北港溪旁,有清以來即有多家米粉廠在此溪埔地開工廠,因溪埔地陽光充足,場地寬廣,亦是曝曬米粉的好地方。北港米粉廠製造技術來自於唐山師傅所傳授,純粹以手工製造、香Q度夠、口感好,久煮不爛為其特點,不管炒或煮都適合。

奄豬社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奄豬社屬於北港鎮溝皂里13鄰,現居民稀少約只有二十多戶,以吳姓居多。據調查,此社區過往並無一人從事閹豬為業,先祖方面亦無法肯定,至少在所知祖父輩以來並無。現居民以從事建築業之板模、綁鋼筋、泥水匠為多。

船頭埔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船頭埔,今屬北港鎮樹腳里。清末即有記載,設有大槺榔東堡船頭埔莊,人口約23 戶、107人。當地居民曾於民國46年左右,在建屋、挖溝時挖出船板、般繩、船桅等物。當時朝天宮委員、後來曾任笨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家湖,曾提議留此歷史証物,但未為人所重視收購。由上述可肯定,船頭埔是一渡船頭,應無異議。

豎街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街景是否也像人一樣,曾經有著少女般的容顏,吸引人親近;也會有著垂暮之年,不再得到人們的青睞,位在水仙宮左側的豎街,就是如此。豎街用閩南語發音很像「住家」,由此可通到溪堤邊。北港溪在嘉慶年間未改道前,此街可通往北港,清代此街商家居多。南藝大曾在這裡挖掘出豐富的遺物與古代磚牆,想來這裡曾經有著熱鬧的街景,應該不假。

棧間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棧間,又稱棧寮、棧房,也就是寄託存放貨物的碼頭倉庫,一般如店舖或住家兼營倉庫稱棧間,假如純粹是寄託貨物而設的稱棧房,但一般人皆稱棧間或棧寮。台灣河川可行舟者其沿岸貨物集散地皆建有棧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