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新虎尾溪

嘉南大圳與新虎尾溪別線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明治41年(1908)日本總督府頒布「官設埤圳規則」後,隨後以特別預算3千萬元興建「嘉南大圳」。此一原稱「官佃溪埤圳」計畫是臺灣1920年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當時委由水利工程技師八田與一進行規劃設計,自大正6年(1917)提出「官佃溪埤圳計畫」,大正9年(1920)9月興工,期間歷經一次大戰、經濟大恐慌,使得整體工程直到昭和5年(1930)5月才竣工。

新虎尾溪別線西螺線鐵道橋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虎尾鎮北端,跨越「新虎尾溪別線」下游段的鐵道荒茵蔓草,一見就知停駛多年,但這條近百年歷史的「西螺線」鐵道卻曾是聯絡虎尾、二崙、西螺等地的主要交通命脈。當時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在虎尾設立「五間厝製糖工場」,為便於原料與貨物的運輸,遂向總督府申請鋪設諸多「會社線鐵道」。

麥寮海豐砲台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在麥寮街以西,約莫6公里處,是現今新虎尾溪的出海口。古代除有街道市集之外,還有水深4公尺的港灣,稱為海豐港。距離出海口2公里處,有一數百公尺寬、6公里長的流沙島,稱為海豐島。清初,康熙23年(1684),清朝剛平定台灣戰事不久,安平水師設指揮部於鹿港,並在海豐港駐屯兵設汎防,可見海豐港之重要性。清廷亦在港區設文武口,專司進出口驗船、盤貨、放行、徵納船鈔等事務。

探索古雲林的環境變遷與拓墾過程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探索古雲林的環境變遷與拓墾過程>收錄於「雲林文獻 第五十四輯」的研究論文類別,由李春景撰寫。作者嘗試以地理環境和人文歷史探討雲林從17世紀荷蘭時期到清末光緒年間設縣的歷史,藉以釐清當今雲林縣所在區域範圍在荷西時期、鄭氏東寧王國時期,以迄清末光緒年間雲林設縣的地方發展與沿革史觀。

國民小學教師自編鄉土教材系列18 情牽鄉土──細說東勢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國民小學教師自編鄉土教材系列18 情牽鄉土──細說東勢」為國民小學教師自編鄉土教材系列第十八冊,主辦單位為雲林縣政府,由雲林縣立馬光國民小學承辦,由張郁聰老師等人編輯成冊,期望藉由自編鄉土教材讓學童了解東勢鄉自己獨特的魅力,不讓東勢鄉的歷史隨著時間慢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