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雲林縣采訪冊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雲林縣采訪冊
光緒18年(1892)台北知府與淡水縣知府向當時的台灣巡撫邵友濂建議應該準備纂修「臺灣省通志」,於是邵友濂在6月27日設「福建臺灣通志總局」,任命官員之後,清末臺灣修志事業就此開始。因蒐集資料與編纂複雜問題使得進度緩慢,光緒20年時,雲林縣也沒有完成志書編纂,僅完成了採訪冊編纂,即「雲林縣采訪冊」。光緒21年(1895)5月統治權變更,使編纂好的稿本跟史料散逸,根據伊能嘉矩的紀錄,只能找到殘冊。「雲林縣采訪冊」因此未能即時出版,手抄本有十數種之多。
「雲林縣采訪冊」是清朝記錄雲林事蹟的重要文獻,雖然僅有殘冊,但至少已為雲林留下相當重要的記錄和史料。戰後台灣銀行編印「臺灣文獻叢刊」時,將雲林縣采訪冊收錄其中。目前已知「雲林縣采訪冊」至少有2套版本,手抄本10本。
摘要
光緒18年(1892)台北知府與淡水縣知府向當時的台灣巡撫邵友濂建議應該準備纂修「臺灣省通志」,於是邵友濂在6月27日設「福建臺灣通志總局」,任命官員之後,清末臺灣修志事業就此開始。因蒐集資料與編纂複雜問題使得進度緩慢,光緒20年時,雲林縣也沒有完成志書編纂,僅完成了採訪冊編纂,即「雲林縣采訪冊」。光緒21年(1895)5月統治權變更,使編纂好的稿本跟史料散逸,根據伊能嘉矩的紀錄,只能找到殘冊。「雲林縣采訪冊」因此未能即時出版,手抄本有十數種之多。<br>「雲林縣采訪冊」是清朝記錄雲林事蹟的重要文獻,雖然僅有殘冊,但至少已為雲林留下相當重要的記錄和史料。戰後台灣銀行編印「臺灣文獻叢刊」時,將雲林縣采訪冊收錄其中。目前已知「雲林縣采訪冊」至少有2套版本,手抄本10本。
媒體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