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斗六永福寺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斗六永福寺

在雲林縣斗六市有這麼一句俗諺,而所反映出的正是現今斗六太平老街在過去的繁華與興盛;然而現今除了一些有心研究人士,或是中老年齡層的人們之外,可以說是鮮少人知曉的。

甚至有人曾經質疑說,所謂的『街頭媽祖間』,是在指哪個地方、哪間媽祖廟?但是鮮少人知道現今在斗六街上有兩間媽祖廟,其中一間稱為「受天宮」的,原先位置所在並不是現今所在地;而是在現在的斗六圓環上方,它之所以會被遷到現今所在的地點,乃是因為當時日治時期推行皇民化運動的時候,被日本人所拆毀;至於所謂的『街尾觀音亭』,便是指在太平老街街尾,靠近雲林溪、郵局一帶的永福寺。

現今所建的永福寺可以說幾乎難以看出它的歷史年代的久遠,而在寺外的角落卻堆了一大堆的石柱和近似石碑的東西,上頭刻有許多早已幾乎要模糊不清的文字,但現在只能靠手的觸覺去摸出;用眼睛是無法直接看出的,也就是說在十多年前永福寺在重建時,幾乎將所有原先舊有的石柱、石碑全數拆除。

在清光緒二十年﹝西元一八九四年﹞雲林縣訓導倪贊元所編纂的《雲林縣采訪冊》如是寫道:『觀音廟一號永福寺,在縣城南。道光二十八年業戶陳玉芝倡捐監修。一號湖山巖。』可以說是看盡了斗六太平路﹝清朝時稱為─斗六大街﹞的興衰,與時代的更迭。

摘要
<p>在雲林縣斗六市有一句俗諺「街頭媽祖間街尾觀音亭」,反映斗六太平老街過去的繁華與興盛,不過現今除了研究者,或是老一輩的人之外,這句話已經少有人知道了。所謂的「街頭媽祖間」,是指哪個地方、哪間媽祖廟?現今在斗六街上有兩間媽祖廟,其中一間稱為「受天宮」,原先位置並不是現今所在地,而是在現在的斗六圓環,它之所以會被遷到現在的地點,是因為皇民化運動時被日本人所拆毀。</p><p>至於所謂的『街尾觀音亭』,便是指在太平老街街尾,靠近雲林溪、郵局一帶的永福寺。現今所建的永福寺難以看出它的歷史年代,寺外的角落堆了一大堆的石柱和近似石碑的東西,上頭刻有許多早已模糊不清的文字,只能靠手的觸覺去摸出,而無法用眼睛識別。十多年前永福寺重建時,幾乎將所有原先舊有的石柱、石碑全數拆除,可以說是非常可惜。在清光緒20年﹝1894﹞雲林縣訓導倪贊元所編纂的「雲林縣采訪冊」如是寫道:「觀音廟一號永福寺,在縣城南。道光二十八年業戶陳玉芝倡捐監修。一號湖山巖......。」這兩座大廟的歷史可說是與斗六太平路﹝清朝時稱為─斗六大街﹞的興衰與時代的更迭同起同落。</p>
是否開放
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