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皇民化

皇民化布袋戲偶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布袋戲偶如果穿上日本和服會是什麼樣子?照片中日治時代的皇民化木偶是在2004年偶戲文物展中展出的,讓人很難想像原本熟悉的史豔文、二齒、劉三、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等換成日本武士、浪人在戲臺上會是什麼樣子。

奉公隊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昭和16年(1942)台灣成立皇民奉公會,提倡四個議題:(一)貫徹皇國精神,強調皇民精神,尊敬日本皇帝敬愛日本神民;(二)竭盡職分奉公赤誠,去除私心,依照職分服務;(三)確立後方生活體制,致力日本文化發揚,革新生活;(四)協力推動非常時經濟,以國家需求為優先,擴充生產。

斗南歸順式與忠魂碑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明治35年(1902)5月25日本人舉行斗南地區的歸順式,當日義軍趁機襲擊日軍,導致多名日本兵傷亡,為了紀念此事,日本政府便在順安宮廟前設置一座「忠魂碑」。昭和12年(1937),臺灣總督府為推動「皇民化運動」,以「神佛升天」的名義,拆除各地祠廟並燒毀神尊。昭和16年(1941)時任斗六郡守的中松乙彥先生為報復早年的日本守備軍遭義民軍刺殺的的仇恨,遂藉由皇民化名義將斗南順安宮媽祖廟予以拆毀。

斗六受天宮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斗六是雲林縣主要的行政與商貿中心,也是通往南投竹山、斗南、古坑的要道。在清代與日本時代稱太平老街為「斗六大街」,自古就有「街頭媽祖間,街尾觀音亭」之俗諺。「街頭媽祖間」就是供奉天上聖母的「受天宮」,「街尾觀音亭」就是奉祀觀音菩薩的永福寺。

斗六新興宮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斗六新興宮建立於嘉慶年間,傳說宮前有一溪流終日潺流不息,有一孩童在溪畔拾起了一尊神農大帝神像,後用泥土塑造一座小廟將此五穀王安置小廟內,稱曰:「新興宮」,受到往來的信徒焚香膜拜,香火日盛信者漸增。嗣後由高僧自湄洲祖廟迎請天上聖母四媽金身來宮奉祀,「雲林縣采訪冊」記載,道光28年(1848)曾由沈長盛倡捐監修新興宮,咸豐年間士民捐資重修。

斗南順安宮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順安宮是斗南最重要的信仰中心,據清「雲林縣采訪冊」記載,「順安宮在縣西十里他里霧街。…乾隆元年,街眾公建;至咸豐十一年,職員曾韞玉重修。」不過廟方說法是,媽祖神尊由地方陳氏族裔自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湄洲嶼「湄州天后宮」恭請「湄洲聖二媽」至他里霧街奉祀。而廟方【原順安宮改建史】寫到,歷經嘉道年間屢次偶有重修,同治元年(1861)曾韞玉聯合轄境內53莊信者籌措,將原廟宇從菜瓜寮遷徙到順安街一處。

斗六永福寺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在雲林縣斗六市有這麼一句俗諺,而所反映出的正是現今斗六太平老街在過去的繁華與興盛;然而現今除了一些有心研究人士,或是中老年齡層的人們之外,可以說是鮮少人知曉的。

古坑玉相宮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廟宇玉相宮建於清乾隆10年(1745),主祀玄天上帝,地方大姓為劉氏,約占村落整體姓氏比率30%。劉氏先人從廣東饒平地區遷移而來,由五兄弟共同開發,並且將原鄉所信仰的玄天上帝帶過來,以求震懾龜蛇的開墾平安。從文獻來看,古坑山區一帶確實在清朝中期即已有計畫性的墾民移入。在日本皇民化推動期間,玉相宮遭到拆除,而神像則疏祀於民家,每年撰卜爐主1人輪流奉安。

斗六湖山岩募建湖山巖碑記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與湖山岩相關最早的歷史資料應屬清朝嘉慶13年(1808)的募建湖山巖碑記。這是湖山岩相關史料裡面最久遠的,亦相當珍貴。從碑文開頭記載:「念我湖山岩佛祖鑒觀有赫,時常顯身。康熙60年(1722),草寇作亂,民生塗炭,男、婦、老、幼、大眾逃入山林,如見有白衣婦女巡視,眾知佛祖救苦。爰是,求筶下愿,意獲全安。

斗六真一寺碑記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日治時期皇民化,大肆破壞廟宇,其中以斗六、古坑最為嚴重。不過在此倒是有一寺廟因為被日人認定為佛教,而能逃過一劫,也因此成為現今斗六市最古老的廟宇,斗六耆老們俗稱之為「菜堂」真一寺。據當地耆老所稱,齋堂在最興旺時有百位以上僧人與在家眾共餐,但現在僅剩下兩、三人。從寺中獻納者的碑記來看,確實與現在的景色有一番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