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虎尾庄升格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虎尾庄升格

「虎尾」正式成為一個行政區域名稱是在大正9年(1920)行政區域調整為「州廳郡市街庄」制度後,虎尾庄獨立於土庫之外,此時虎尾庄已是人口一萬餘人的地區。隨著新設製糖工場,四面八方湧入到此做生意與居住的人口急遽增加。尤其在郡役所等相關政府重要機構設立在虎尾庄,加上製糖會社的鐵道四通八達聯繫到沿海或是山區,銜接到縱貫線鐵道,更促進虎尾地區的發展。根據昭和8年「虎尾街要覽」記載,昭和7年(1932)虎尾人口已達21000多人,昭和8年升格虎尾街時,人口已高達26000人。虎尾街各項公共設施完善,當時暱稱虎尾為「臺灣的奈良」。而昭和8年(1933)虎尾庄改制升格為「虎尾街」時,民眾為了慶祝還曾經編寫一首「虎尾街歌」。

從早年日治時期留傳下來的一張「昭和十五年第一回虎尾街協議會會員」的老照片,昭和年間虎尾街役場內部設置有「虎尾街協議會」。此類「街庄協議會」的組織,類似於當今的鄉鎮市民代表會。只不過日治時期的臺灣因為屬於日本殖民地,「協議會」的職權基本上仍相當有限。

摘要
<p>「虎尾」正式成為一個行政區域名稱是在大正9年(1920)行政區域調整為「州廳郡市街庄」制度後,虎尾庄獨立於土庫之外,此時虎尾庄已是人口一萬餘人的地區。隨著新設製糖工場,四面八方湧入到此做生意與居住的人口急遽增加。尤其在郡役所等相關政府重要機構設立在虎尾庄,加上製糖會社的鐵道四通八達聯繫到沿海或是山區,銜接到縱貫線鐵道,更促進虎尾地區的發展。根據昭和8年「虎尾街要覽」記載,昭和7年(1932)虎尾人口已達21000多人,昭和8年升格虎尾街時,人口已高達26000人。虎尾街各項公共設施完善,當時暱稱虎尾為「臺灣的奈良」。而昭和8年(1933)虎尾庄改制升格為「虎尾街」時,民眾為了慶祝還曾經編寫一首「虎尾街歌」。</p><p>從早年日治時期留傳下來的一張「昭和十五年第一回虎尾街協議會會員」的老照片,昭和年間虎尾街役場內部設置有「虎尾街協議會」。此類「街庄協議會」的組織,類似於當今的鄉鎮市民代表會。只不過日治時期的臺灣因為屬於日本殖民地,「協議會」的職權基本上仍相當有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