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舊雲林縣急公尚義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舊雲林縣急公尚義匾額

光緒13年(1887)2月5日,林圯埔(竹山)的天空下起了一陣大雨,百姓無不歡欣鼓舞,三天前,眾人剛完成了一座新城的興建,這場及時雨讓環植城外的刺竹成活可望。這座城,位在林圯埔九十九崁濁水溪河階台地的「雲林坪」而被命名為雲林縣城。雲林城扼守吳光亮提督所開闢的八通關古道入口,與後山的水尾(花蓮富源)駐軍東西相望。縣太爺陳世烈在城牆落成之日,手書「前山第一城」五個大字刻於大石之上,彰顯雲林城的重要性。

雲林建城之際,亦是台灣建省之時,建省經費浩繁,建城的經費卻無著,於是,雲林知縣陳世烈想方設法,敦請地方出錢出力,根據陳所撰〈竹城旌義亭碑記〉記載,有武舉人陳安邦、葉姓、林姓、魏姓、石姓、鄭姓諸位仕紳董事襄助築城工作。除了勒碑表揚,陳世烈也以督辦雲林城工總局委員或雲林縣知縣的名義頒發匾額給建城有功人員,目前可知,林內庄鄭錦昌曾獲「家傳尚義」匾額一面(現已佚失),鹿谷張家仍存先祖李朝宗「急公尚義」匾,上款「光緒拾參年貳月初一日建竹城坪頂七處總理李朝宗」,下款「欽加五品銜署理雲林縣正堂加十級紀錄十次陳」。光緒19年(1893),雲林縣行政中心遷移至斗六門,結束了雲林城在竹山的日子。

摘要
<p>光緒13年(1887)2月5日,林圯埔(竹山)的天空下起了一陣大雨,百姓無不歡欣鼓舞,三天前,眾人剛完成了一座新城的興建,這場及時雨讓環植城外的刺竹成活可望。這座城,位在林圯埔九十九崁濁水溪河階台地的「雲林坪」而被命名為雲林縣城。雲林城扼守吳光亮提督所開闢的八通關古道入口,與後山的水尾(花蓮富源)駐軍東西相望。縣太爺陳世烈在城牆落成之日,手書「前山第一城」五個大字刻於大石之上,彰顯雲林城的重要性。</p><p>雲林建城之際,亦是台灣建省之時,建省經費浩繁,建城的經費卻無著,於是,雲林知縣陳世烈想方設法,敦請地方出錢出力,根據陳所撰〈竹城旌義亭碑記〉記載,有武舉人陳安邦、葉姓、林姓、魏姓、石姓、鄭姓諸位仕紳董事襄助築城工作。除了勒碑表揚,陳世烈也以督辦雲林城工總局委員或雲林縣知縣的名義頒發匾額給建城有功人員,目前可知,林內庄鄭錦昌曾獲「家傳尚義」匾額一面(現已佚失),鹿谷張家仍存先祖李朝宗「急公尚義」匾,上款「光緒拾參年貳月初一日建竹城坪頂七處總理李朝宗」,下款「欽加五品銜署理雲林縣正堂加十級紀錄十次陳」。光緒19年(1893),雲林縣行政中心遷移至斗六門,結束了雲林城在竹山的日子。</p>
媒體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