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虎尾鎮

虎尾空軍地界碑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虎尾鎮建國里為後壁寮、旗桿厝竹圍仔兩聚落所在地,在昭和11年(1936)為因應太平洋戰爭和中日戰爭中國東南戰區的基地,遂徵用臺南州虎尾郡虎尾街轄下旗桿厝竹圍仔、後壁寮仔和吳厝莊仔等聚落民地,並遷往三合莊與新規畫的「新結莊」。

量水器室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早年在雲林縣境內諸多重要水利圳渠沿線可見尖錐形的小房舍,這是在埤圳興建完工後,監測水位變化,以免對水圳周邊沿線聚落或田園造成不良影響的設施,外觀通常呈現六角形,名為「量水器室」。目前這種量水器室可能僅存於雲林縣境內,尤其以濁幹線、虎尾溪別線沿岸居多。雲林7、80歲以上的農民會把量水器室稱為「水針室」,耆老指出,早年除了偵測水圳、埤塘沿線水位或流速的變化之外,還會用以偵測水的濁度之用。

虎尾通濟圳與楊本縣敗地理傳說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大崙腳砂丘西南方在乾隆中業已是一條非常興盛的市街,此可見於清道光年間由時任彰化縣令周璽所主纂的「彰化縣志」「大崙腳渡」、「大崙腳街」之記載。但為何當時信仰中心「池府王爺」廟會從當今德興路、德新街ㄧ帶遷徙到現址,虎尾耆老則會說與「楊本縣敗地理」有關。據傳清朝彰化縣令楊桂森會堪輿之術,當時清帝要他來臺灣排風水寶地,他卻將「排地理」誤聽成「敗地理」。

臺糖公司雲嘉區處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人們熟知的虎尾糖廠總廠,前身是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臺灣支社虎尾製糖所,是現代虎尾興盛發展的源頭,說虎尾是因為製糖工場而興起也不為過。創建於明治39年(1906)的虎尾製糖所,製糖產量居全臺之冠,尤其酒精工場更是號稱「東洋第一」,尤其在二次大戰期間,虎尾製糖工場所出產的酒精對戰爭更有舉足輕重地位。虎尾有「糖都」的美譽,糖業替虎尾帶來50年的繁華。倘若沒有糖廠的存在,虎尾什麼都不是。

南京空軍子弟學校虎尾分校拯民國小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戰後為因應空軍子弟教育需求,中央指派陳鴻韜校長先行在虎尾籌備復課,經多方奔走安排,終於在民國38年3月1日於虎尾機場復課,此即「虎尾空軍子弟學校」的前身。學校上課後,陳校長因忙於在台北建校工作,虎尾校務則交由陳岳如主任全權代理。當年5月遷校台北市,虎尾的教職員工及部份學生則移往台北,並於5月中旬正式開學。虎尾校址仍以台北子校分校之名,暫設七個班,由陳岳如先生任分校主任。

虎尾糖廠 俱樂部生活機能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自明治39年(1906),日糖於五間厝取得設置現代化製糖工場核准令後,也同時著手興建一系列的工程,主要包含工場本體建設、以及相關業務的辦公廳舍、倉庫建築、鐵路設施等等;以及提供人員居住,員工住宅與相關生活設施等。以製糖工場為中心,沿著虎尾溪,建有公園、噴水池、草坪及扶疏的樹木花卉,還有賓館、臺春館等豪華招待所,和樂館的演藝場,員工住宅等建築物。

「台灣日日新報」中的糖廠經營與地方社會以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台灣工廠為例(1906-1936)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本文收錄於《雲林文獻 的五十七輯》研究論文類別。 <《台灣日日新報》中的糖廠經營與地方社會以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台灣工廠為例(1906-1936)>撰文者黃文榮將《台灣日日新報》中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台灣工廠的相關內容分出五個方向,藉由內地特電、人物特訪、遊覽記勝、會社資料、駐地記者對日糖工場的採訪報導,來探討日本殖民時期對台灣糖業的發展和地方社會與人事組織的影響。

雲林縣縣定古蹟虎尾糖廠鐵橋修復暨景觀改善工程工作報告書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雲林縣縣定古蹟虎尾糖廠鐵橋修復暨景觀改善工程工作報告書」是由雲林縣政府委託郭俊沛建築師事務所執行「雲林縣縣定古蹟虎尾糖廠鐵橋修復暨景觀改善工程」所編著的工作報告書,於2011年12月由雲林縣政府出版。本書記錄虎尾糖廠鐵橋修復前後的照片,以及竣工的圖檔,而在附錄也有蒐集虎尾鐵橋相關的報導,從報導中可以看出虎尾鐵橋是虎尾糖業發展史的重要象徵,也是虎尾居民重要的生活記憶。

雲林縣虎尾鎮建國眷村文化保存第一階段推動計畫成果報告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雲林縣虎尾鎮建國眷村文化保存第一階段推動計畫成果報告」是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指導,雲林縣政府委託雲林縣虎尾鎮建國眷村再造協會執行「雲林縣虎尾鎮建國眷村文化保存第一階段推動計畫」所編著的成果報告書,由魯紜湘著作,劉志謙主編,於2014年7月由雲林縣政府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