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北港溪改道變遷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北港溪改道變遷

北港溪最嚴重的問題是經常氾濫,其中又以乾隆15年(1750)及嘉慶2年(1757)兩次最為嚴重。乾隆15年北港溪氾濫,使北港街莊一分為二,形成以溪為界分為「笨北港」與「笨南港」。乾隆二十九年,余文儀重修台灣府志載笨港:「港分南北,中隔一溪,曰南街,曰北街,舟車輻輳,百貨駢闐,俗稱小台灣」。嘉慶2年台灣遭受颶台侵襲,北港溪氾濫成災,積水三日始退,河道南移,笨南港首當其衝,民宅,廟宇侵毀無數。

災後居民東遷麻園寮,重建街莊稱「新南港街」,即今新港。北岸的笨北港受災較輕,尚能維持貿易生意。到了光緒年間,笨北港已距海岸線甚遠,但仍是一個熱鬧的城市。根據倪贊元雲林縣採訪冊:「北港,即笨港,因在港之北,故名北港。東西南北共八街,煙戶七千餘家。郊行林立,塵市毗連.......百物駢集,六時成市,貿易之盛,為雲邑冠,俗人呼為小台灣」可見當時北港的繁榮。

北港溪上游的集水區與濁水溪的集水區相鄰,二溪在林內鄉相遇,1911年以前堤防未建,每遇水患,濁水溪之洪水常常溢滿,不得不借笨港溪疏導部分洪水,造成台灣中西部部分水患,所先民的畏懼「出黑水」即指此事,1912 年興建濁水溪林內堤防後,北港溪始與濁水溪水系隔絕,自成水系,北港溪從此不再出黑水。

摘要
<p>北港溪最嚴重的問題是經常氾濫,其中又以乾隆15年(1750)及嘉慶2年(1757)兩次最為嚴重。乾隆15年北港溪氾濫,使北港街莊一分為二,形成以溪為界分為「笨北港」與「笨南港」。乾隆二十九年,余文儀重修台灣府志載笨港:「港分南北,中隔一溪,曰南街,曰北街,舟車輻輳,百貨駢闐,俗稱小台灣」。嘉慶2年台灣遭受颶台侵襲,北港溪氾濫成災,積水三日始退,河道南移,笨南港首當其衝,民宅,廟宇侵毀無數。</p><p>災後居民東遷麻園寮,重建街莊稱「新南港街」,即今新港。北岸的笨北港受災較輕,尚能維持貿易生意。到了光緒年間,笨北港已距海岸線甚遠,但仍是一個熱鬧的城市。根據倪贊元雲林縣採訪冊:「北港,即笨港,因在港之北,故名北港。東西南北共八街,煙戶七千餘家。郊行林立,塵市毗連.......百物駢集,六時成市,貿易之盛,為雲邑冠,俗人呼為小台灣」可見當時北港的繁榮。</p><p>北港溪上游的集水區與濁水溪的集水區相鄰,二溪在林內鄉相遇,1911年以前堤防未建,每遇水患,濁水溪之洪水常常溢滿,不得不借笨港溪疏導部分洪水,造成台灣中西部部分水患,所先民的畏懼「出黑水」即指此事,1912 年興建濁水溪林內堤防後,北港溪始與濁水溪水系隔絕,自成水系,北港溪從此不再出黑水。</p>
媒體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