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莿桐移民村──榮村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莿桐移民村──榮村

幾年前,「灣生」這個名詞因《灣生回家》的爆紅而廣為人知,讓大家知道移民村的存在,但更多人不知道的是,雲林曾經有兩個移民村,分別是莿桐的榮村和虎尾的春日村。當時日本政府實施移民政策,鼓勵人們移民到台灣,除了可以減輕日本國內的人口壓力,同時這些移民也有著日本宣示領土所有權、鞏固政權及同化台灣人民的重要作用。

為了防洪治水,日本殖民政府於明治38年(1898)開始規劃濁水溪護岸工事。濁水溪兩岸建設堤防後,虎尾溪流量變少河床縮小,產生廣大新生地,政府便在此地規劃兩個官營移民村,其中之一即是位於莿桐鄉埔尾村的「榮村」,即現今莿桐的油車地區。1935年,日本人在此招募了日本移民90戶,共379人入墾,建立村莊。

榮村最初建立的目的即是為了要讓台南州立農業國民學校嘉南塾的日本學生畢業後能夠直接進駐移民村,在台灣這塊土地上能生存下去而設立的,周圍也有移民指導所、醫療所、授產所、神社,增強移民村的生活機能。隨著日本戰敗,那些原本在日本移民村的居民就這樣被強制送回了日本,相關建設也隨著年代消逝。

摘要
<p>幾年前,「灣生」這個名詞因《灣生回家》的爆紅而廣為人知,讓大家知道移民村的存在,但更多人不知道的是,雲林曾經有兩個移民村,分別是莿桐的榮村和虎尾的春日村。當時日本政府實施移民政策,鼓勵人們移民到台灣,除了可以減輕日本國內的人口壓力,同時這些移民也有著日本宣示領土所有權、鞏固政權及同化台灣人民的重要作用。</p><p>為了防洪治水,日本殖民政府於明治38年(1898)開始規劃濁水溪護岸工事。濁水溪兩岸建設堤防後,虎尾溪流量變少河床縮小,產生廣大新生地,政府便在此地規劃兩個官營移民村,其中之一即是位於莿桐鄉埔尾村的「榮村」,即現今莿桐的油車地區。1935年,日本人在此招募了日本移民90戶,共379人入墾,建立村莊。</p><p>榮村最初建立的目的即是為了要讓台南州立農業國民學校嘉南塾的日本學生畢業後能夠直接進駐移民村,在台灣這塊土地上能生存下去而設立的,周圍也有移民指導所、醫療所、授產所、神社,增強移民村的生活機能。隨著日本戰敗,那些原本在日本移民村的居民就這樣被強制送回了日本,相關建設也隨著年代消逝。</p>
是否開放
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