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節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節

口湖原本是個瀉湖地形,清朝時還可停泊大船,不過在自然環境演變下,逐漸生成陸地,成為一個餵養生民的地方。但是瀉湖地形所形成的區域地勢原本就較低,民國75年韋恩颱風重創此區,造成海水倒灌、淹水不退,讓原本賴以維生的農地及魚塭淹沒成濕地,來到此區還可以看到過去的屋舍浸泡在水中。

無法耕種和養殖的溼地是當地居民永遠的痛,但在無人為的侵擾下,卻逐漸成為魚蝦蟹類、鳥類的天堂。農委會林務局以「生態休耕」的名義,補助田地受損的居民,並與觀樹教育基金會合作,希望能透過環境教育帶領當地居民重新思索這塊土地,以及探尋成龍濕地未來的可能性。自此之後,林務局、觀樹基金會與雲林縣政府在每年的4到6月間舉行「成龍濕地國際環境藝術節」,號召世界各國的環境藝術工作者前來從事藝術創作以及「成龍溼地Longstay」,10年來從未間斷。

10年走得很辛苦,但口湖「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節」慢慢累積出知名度,培養小學生向下扎根的環境教育也逐漸取得成果。村民們協助創作的參與度一年比一年高,對於成龍溼地與自然環境的重視也更顯著。

時間分期
摘要
<p>口湖原本是個瀉湖地形,清朝時還可停泊大船,不過在自然環境演變下,逐漸生成陸地,成為一個餵養生民的地方。但是瀉湖地形所形成的區域地勢原本就較低,民國75年韋恩颱風重創此區,造成海水倒灌、淹水不退,讓原本賴以維生的農地及魚塭淹沒成濕地,來到此區還可以看到過去的屋舍浸泡在水中。</p><p>無法耕種和養殖的溼地是當地居民永遠的痛,但在無人為的侵擾下,卻逐漸成為魚蝦蟹類、鳥類的天堂。農委會林務局以「生態休耕」的名義,補助田地受損的居民,並與觀樹教育基金會合作,希望能透過環境教育帶領當地居民重新思索這塊土地,以及探尋成龍濕地未來的可能性。自此之後,林務局、觀樹基金會與雲林縣政府在每年的4到6月間舉行「成龍濕地國際環境藝術節」,號召世界各國的環境藝術工作者前來從事藝術創作以及「成龍溼地Longstay」,10年來從未間斷。</p><p>10年走得很辛苦,但口湖「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節」慢慢累積出知名度,培養小學生向下扎根的環境教育也逐漸取得成果。村民們協助創作的參與度一年比一年高,對於成龍溼地與自然環境的重視也更顯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