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帳號選單
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虎尾糖廠
虎尾福安宮仿蒸汽火車隨香車
您沒看錯,這是近幾年由虎尾福安宮所訂製改造,仿蒸氣火車頭造型的隨香車。
虎尾是一個因糖業而生的聚落,明治時期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捨土庫溪埔寮,而就虎尾五間厝建糖廠,吸引了大量的勞動就業人口,讓虎尾從一個默默無名的小鎮,躍升為工業城鎮。
1980年代斗南順安街
早期雲林交通運輸不發達,許多出外求學、打拼的雲林海線子弟都得依賴縱貫鐵路,而斗南車站是早期雲林海線居民出外必經的門戶,有人說,斗南站到了,家鄉也就不遠了。
斗南在全盛時期,有縱貫鐵道、公路客運,透過虎尾糖廠輻輳的鐵道路線,可以深入海線各鄉鎮,因地利之便,我們不難想像斗南過去也曾經十分繁華。
不知賭,養不大
在虎尾的鐵支路,也就是沿著安興街旁的鐵道,一直到現在都還是虎尾糖廠五分車運送甘蔗的路線。在全國只剩下虎尾糖廠還在用五分車運送甘蔗的今天,鐵支路也變得更有古早的味道,對虎尾人來說,抽甘蔗就是一種記憶。不過另外一種記憶則是跟賭有關。
虎尾糖廠第二工場結晶罐老照片
五間厝製糖工場的第二工場在大正元年(1912)完工後,日榨蔗量高達1600公噸。大正13年(1924)擴充第一工場,更使總榨蔗量能迅速提升,成日治時期臺灣產能最高製糖場。戰後五間厝製糖工場更名虎尾糖廠,據虎尾耆老指出,優先修復第二工場,民國34年底得以迅速恢復製糖。
虎尾糖廠第二工場分蜜機老照片
虎尾鎮五間厝聚落內,依傍虎尾溪畔的虎尾糖廠,最初是在明治39年(1906)之際,由日本糖業之父鈴木藤三郎經營的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在臺灣總督府〈糖業獎勵規則〉背景下所設立的五間厝製糖工場。明治42年(1909)正式開工運作,未過多久,卻因日糖事件宣告破產,會社財產則由藤山雷太的藤山財團收購。
東勢原料區辦公室
明治38年(1905)台灣總督府發佈「製糖場取締規則」,實施限定原料採取區域的制度,用以解決新式製糖工場原料貨源不定的問題,亦即政府給予新式製糖場許可時,會考量工場能力,指定一區域範圍,作為該工場的甘蔗「原料採取區域」(原料區)。在這個區域內禁止設立其他製糖工場,區域內種植的甘蔗未經許可,不能運至區外,亦不得用作製造砂糖以外的用途。
裝車場(蔗埕)
每年的國曆11月到隔年的4月是虎尾糖廠的製糖期,早期製糖的原料-甘蔗多由人工採收,清除掉不需要的蔗葉、泥土、和根部的鬚,再以牛車綑綁送至裝車場的蔗車上,由糖鐵五分車拉回糖廠製糖。
雙鐵交會
每年的12月至隔年的3月,是虎尾糖廠的製糖期,這時的虎尾鎮就像是一個被打開了的音樂盒。製糖機器開始運轉,煙囪冒處陣陣白煙,路上平交道時不時噹噹作響,讓載滿甘蔗的的五分車匡噹匡噹搖晃通過,就連空氣也裹上一層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