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張丙

北港義民廟義民公普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清乾隆 52 年(1787)「林爽文事件」波及當時嘉義縣笨港市街,地方上人民安全遭受威脅, 於是透過仕紳糾集鄉勇保衛家園。但這些鄉勇義軍在農曆 5 月 30 日遭到林爽文陣營夜襲而 陣亡。北港義民廟正殿後方所埋葬者便是這些鄉勇義軍,而正殿左右兩側的義民塚則為道光 年間「張丙事件」與同治年間「戴潮春事件」殉難的鄉勇。

土庫順天宮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土庫順天宮創建於道光14年(1834),時間約略在土庫街成市後不久。在廟宇創建之前,土庫街剛於道光12年閏9月經歷張丙事件,傳聞曾被張丙的同夥陳辦、陳連兩人占據,一直到該年12月才被官府平定。依「雲林縣采訪冊」記載,順天宮是由當地仕紳吳克己、陳必湖等人倡建,其時機可能為在一次重大民變之後,殆有安定人心、施行教化之意。

北港義民廟墓塚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北港鎮上的義民廟,最初乃因清乾隆年間「林爽文事件」所戰死之鄉勇所建,爾後又歷經道光12年(1832)「張丙事件」和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事件」,在多次民變與戰亂過程中,當時笨港地區組織鄉勇,力擋民變亂軍對於笨港市街的劫掠和破壞。嗣後,笨港天后宮僧侶將陣亡義軍的骨骸予以收埋。

雲林溪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雲林溪的源頭在過往乃是源自於現今古坑鄉荷包村小坑仔聚落,亦即現今建德寺地母廟巴登咖啡一帶,因此在歷史上又被稱之為「小坑仔溪」。

歷經多次洪水氾濫以及大地震的影響導致河川的改道與人群的遷徙,故現今上游反倒形成以海豐崙溪為最大的支流。再往上游去,分別有石鼓盤溪、南勢坑溪、北勢坑溪、檨仔坑溪、梅林溪,到最後河道縮減一同匯入雲林溪。

麥寮拱範宮集義可嘉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道光12年(1833)中國發生災荒,糧食生產不足,造成米價騰貴,當年9月嘉義縣店仔口(今台南白河)一帶更因搶米事件,加上突發的閩粵械鬥事件,引發大規模的抗官民變,史稱「張丙事件」。當時,張丙事件的反抗軍在起事之後,即迅速的攻打嘉義縣和臺灣縣的各處關隘,殺害臺灣府知府呂志恆、嘉義知縣邵用之等官員,10月27日,彰化縣的黃城響應張丙豎旗抗清,攻破斗六門,誅殺縣丞方振聲及兩百多名兵丁。

北港朝天宮海天靈貺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北港朝天宮正殿懸掛了一方「海天靈貺」匾額,這是道光17年(1837)由王得祿大人所獻。王得祿是有清一代台灣人裡官職最高的第一人,官封太子太保,歷任浙江提督、福建水師提督。這樣的「爵祿」是用他的生命拼博而來的。嘉慶14年(1809),王得祿與海賊王「蔡牽」進行海上殊死戰,王得祿打的「額角、手腕各受重傷,仍復奮不顧身,趕攏賊船追勦,致該逆登時落海。

西螺福興宮好義從風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道光12年(1833)中國發生災荒,糧食生產不足,造成米價騰貴,當年9月嘉義縣店仔口(今台南白河)一帶更因搶米事件,加上突發的閩粵械鬥事件,引發大規模的抗官民變,史稱「張丙事件」。當時張丙事件的反抗軍在起事之後,即迅速攻打嘉義縣和臺灣縣的各處關隘,殺害臺灣府知府呂志恆、嘉義知縣邵用之等官員。10月27日,彰化縣的黃城響應張丙豎旗抗清,攻破斗六門,誅殺縣丞方振聲及兩百多名兵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