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麥寮拱範宮集義可嘉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麥寮拱範宮集義可嘉匾額
道光12年(1833)中國發生災荒,糧食生產不足,造成米價騰貴,當年9月嘉義縣店仔口(今台南白河)一帶更因搶米事件,加上突發的閩粵械鬥事件,引發大規模的抗官民變,史稱「張丙事件」。當時,張丙事件的反抗軍在起事之後,即迅速的攻打嘉義縣和臺灣縣的各處關隘,殺害臺灣府知府呂志恆、嘉義知縣邵用之等官員,10月27日,彰化縣的黃城響應張丙豎旗抗清,攻破斗六門,誅殺縣丞方振聲及兩百多名兵丁。
當時的彰化知縣李廷壁與鹿港同知王蘭佩聽聞南部有警,即勸導百姓實施聯莊制度,招募義勇保衛家園。道光12年(1833)清廷平定張丙事件後,同知王蘭佩感謝海豐堡和布嶼堡紳董義民協助官兵平亂,即頒給當時麥寮拱範宮媽祖廟「集義可嘉」匾額,並敘及贈匾緣由。
摘要
道光12年(1833)中國發生災荒,糧食生產不足,造成米價騰貴,當年9月嘉義縣店仔口(今台南白河)一帶更因搶米事件,加上突發的閩粵械鬥事件,引發大規模的抗官民變,史稱「張丙事件」。當時,張丙事件的反抗軍在起事之後,即迅速的攻打嘉義縣和臺灣縣的各處關隘,殺害臺灣府知府呂志恆、嘉義知縣邵用之等官員,10月27日,彰化縣的黃城響應張丙豎旗抗清,攻破斗六門,誅殺縣丞方振聲及兩百多名兵丁。<br>當時的彰化知縣李廷壁與鹿港同知王蘭佩聽聞南部有警,即勸導百姓實施聯莊制度,招募義勇保衛家園。道光12年(1833)清廷平定張丙事件後,同知王蘭佩感謝海豐堡和布嶼堡紳董義民協助官兵平亂,即頒給當時麥寮拱範宮媽祖廟「集義可嘉」匾額,並敘及贈匾緣由。
媒體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