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戴潮春

助民退賊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事件發生,攻陷彰化、南下包圍嘉義,另派一大軍要進攻北港,居民討論是戰或避禍,大家默衷一是。最後大家相約禱告媽祖,擲杯筊決定,結果媽祖指示迎戰。

北港義民廟義民公普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清乾隆 52 年(1787)「林爽文事件」波及當時嘉義縣笨港市街,地方上人民安全遭受威脅, 於是透過仕紳糾集鄉勇保衛家園。但這些鄉勇義軍在農曆 5 月 30 日遭到林爽文陣營夜襲而 陣亡。北港義民廟正殿後方所埋葬者便是這些鄉勇義軍,而正殿左右兩側的義民塚則為道光 年間「張丙事件」與同治年間「戴潮春事件」殉難的鄉勇。

斗南曾濟美香鋪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斗南曾濟美香鋪是雲林縣境內少數自清代創立至今仍在營業的職人店舖。曾濟美香鋪是製香業,日治期間台灣總督府推動皇民化運動,毀棄神像,拆除廟宇,禁止民間燒香的習俗,這對香舖來說,打擊不能說不大。不過山不轉路轉,曾濟美香鋪改為製作線香,並多次拿到日本頒給競賽的賞狀,現在這些賞狀都懸掛於店內,成為傳店之寶。

北港義民廟墓塚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北港鎮上的義民廟,最初乃因清乾隆年間「林爽文事件」所戰死之鄉勇所建,爾後又歷經道光12年(1832)「張丙事件」和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事件」,在多次民變與戰亂過程中,當時笨港地區組織鄉勇,力擋民變亂軍對於笨港市街的劫掠和破壞。嗣後,笨港天后宮僧侶將陣亡義軍的骨骸予以收埋。

北港義民廟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清乾隆51年(1786)爆發「林爽文事件」,當時現今高雄境內的鳳山莊大田也同時舉兵響應倡亂。林爽文自彰化縣轄境的大里杙(今臺中市大里區)舉兵會同「天地會」幫眾,打著「反清復明」為號召,發動抗清民變。攻破彰化縣城之後一路往南,戰事甚至擴及當今雲林縣沿海ㄧ帶的海豐港堡海豐港街、大槺榔東堡的笨港街等沿海地帶。

雲林縣第三級古蹟北港義民廟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暨施工記錄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北港義民廟於1991年11月指定為縣定古蹟,廟內木構精細,石作雕刻細緻,詩文柱聯風雅,並保有極多甚具歷史價值與營建考證價值的匾、碑、牌位、石雕、營建部件等,且廟墓共存,是台灣廟宇中較為罕見的一種現象。「義民」是官方公開賜頒表彰名號,用以嘉許助官陣亡的地方人士。乾隆51年至53年(1786~1788)林爽文以「反清復明」為號召,發動抗清民變,北港地區為免於侵擾,遂組「義民團」保衛鄉里。

北港義民廟皇恩寵賜旌義眾魂同歸碑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北港鎮上的義民廟最初乃是由笨港天后宮僧侶收埋林爽文事件所戰死之鄉勇義軍的骨骸,亂平之後,清朝廷為感念這些協助守衛家園,參與平亂而戰死之鄉勇,遂頒贈「旌義」匾一面,北港仕紳則將犧牲鄉勇屍骨合葬,建立旌義亭,並訂義民團罹難之日為其祭辰以資奉祀。

西螺福興宮水德配天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西螺福興宮曾於乾隆35年(1770)和嘉慶5年(1800)進行重修,同治年間,中部台灣爆發戴潮春事件,不久又發生地牛翻身,受到戰火波及和地震的侵毀,此時的福興宮已頹壞不堪。同治8年(1869),在地方仕紳五品職員廖輝煌、五品銜布政司理問廖振元等人的號召募捐下,福興宮再度進行整修工作,這次的重修花了將近五年的時間始告竣工,在廟內落有同治13年(1874)的重建碑記。

土庫鳳山寺威武神烈匾額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位在土庫鎮中山路上有間歷史悠久名為「鳳山寺」的老廟,主祀神為「廣澤尊王」。根據成大歷史系陳梅卿教授研究專書「說聖王‧道信仰」該書的調查,「鳳山寺」廣澤尊王廟興建於明崇楨8年(1635),且與土庫、虎尾四周來自原鄉福建省泉州府人士多所關聯,並與南安縣詩山鎮的「鳳山寺」有極深的淵源。民國99年鳳山寺的廟體尚未遭到敲除改建之前,正殿神房的上方楹樑懸掛一方題有「威武神烈」的匾額。

西螺廣福宮英靈保赤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同治元年(1862)5月1日,南台灣的夜晚,月與燈依舊,人們早早就寢休息,沒有人察覺東南方的地底下已悄悄的發生變化,亥時一到,地牛翻身,一陣地動天搖,星月無光,鬼哭人嚎。茅港尾詩人黃清淵回憶地震當晚的情形:「始聞之,恍若遠雷。繼則翻江作浪,坤輿箕播,樹末一拂,幾與地齊;屋宇一傾,如同山倒。瞬息萬聲怒號…其死亡之慘,未若此時之慘;而埋葬之奇,亦未有此時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