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元年(1862)5月1日,南台灣的夜晚,月與燈依舊,人們早早就寢休息,沒有人察覺東南方的地底下已悄悄的發生變化,亥時一到,地牛翻身,一陣地動天搖,星月無光,鬼哭人嚎。茅港尾詩人黃清淵回憶地震當晚的情形:「始聞之,恍若遠雷。繼則翻江作浪,坤輿箕播,樹末一拂,幾與地齊;屋宇一傾,如同山倒。瞬息萬聲怒號…其死亡之慘,未若此時之慘;而埋葬之奇,亦未有此時之奇。」
這場地震傷亡最慘重的地方,當屬南部的台灣縣和嘉義縣。嘉北的西螺街市亦滿目瘡痍,廣福宮軟身媽祖的額頭和身軀也被磚石擊中受損,人們謂老大媽為民擋災,保人畜均安。大地震之後又遇戴潮春起事抗清,一直到同治10年(1871),才由五品銜布政司理問廖振元,監生江捷慶、貢生李超英、五品銜職員廖輝煌等人發起媽祖廟的重修工程。同治13年(1874),廣福宮重修落成,西螺街庄百姓同敬獻「英靈保赤」匾額一方,以答謝天上聖母老大媽的神光庇佑。
詮釋資料
摘要
<p>同治元年(1862)5月1日,南台灣的夜晚,月與燈依舊,人們早早就寢休息,沒有人察覺東南方的地底下已悄悄的發生變化,亥時一到,地牛翻身,一陣地動天搖,星月無光,鬼哭人嚎。茅港尾詩人黃清淵回憶地震當晚的情形:「始聞之,恍若遠雷。繼則翻江作浪,坤輿箕播,樹末一拂,幾與地齊;屋宇一傾,如同山倒。瞬息萬聲怒號…其死亡之慘,未若此時之慘;而埋葬之奇,亦未有此時之奇。」</p><p>這場地震傷亡最慘重的地方,當屬南部的台灣縣和嘉義縣。嘉北的西螺街市亦滿目瘡痍,廣福宮軟身媽祖的額頭和身軀也被磚石擊中受損,人們謂老大媽為民擋災,保人畜均安。大地震之後又遇戴潮春起事抗清,一直到同治10年(1871),才由五品銜布政司理問廖振元,監生江捷慶、貢生李超英、五品銜職員廖輝煌等人發起媽祖廟的重修工程。同治13年(1874),廣福宮重修落成,西螺街庄百姓同敬獻「英靈保赤」匾額一方,以答謝天上聖母老大媽的神光庇佑。</p>
媒體類型
授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