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嘉南大圳與新虎尾溪別線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嘉南大圳與新虎尾溪別線

明治41年(1908)日本總督府頒布「官設埤圳規則」後,隨後以特別預算3千萬元興建「嘉南大圳」。此一原稱「官佃溪埤圳」計畫是臺灣1920年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當時委由水利工程技師八田與一進行規劃設計,自大正6年(1917)提出「官佃溪埤圳計畫」,大正9年(1920)9月興工,期間歷經一次大戰、經濟大恐慌,使得整體工程直到昭和5年(1930)5月才竣工。自此嘉南平原稻米、甘蔗等種植面積大幅增加30倍以上,4年後稻獲量亦增加為4倍。

不過「嘉南大圳」灌溉計畫因官佃溪水庫工程艱困,加上戰爭之故而延宕,除濁幹線在大正10年(1921)竣工外,其他伴隨工程一再延誤,因此而有「新虎尾溪別線」計畫。

日人在虎尾與二崙庄交界的新虎尾溪另行規劃「新虎尾溪別線」,整體工程於大正12年(1923)完工,涵蓋二崙、崙背及麥寮,受益面積廣達5600公頃,使沿海地區諸多土地獲得灌溉。影響所及,不僅水稻種植增加,製糖會社的甘蔗園面積也隨之擴增,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所見新虎尾溪別線則是民國88年改建為「日產橡皮壩」,在枯水期將橡皮壩膨脹截流水源用以蓄水,並將水引入灌溉區使用,同時將剩下餘水再放回河道。

摘要
<p>明治41年(1908)日本總督府頒布「官設埤圳規則」後,隨後以特別預算3千萬元興建「嘉南大圳」。此一原稱「官佃溪埤圳」計畫是臺灣1920年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當時委由水利工程技師八田與一進行規劃設計,自大正6年(1917)提出「官佃溪埤圳計畫」,大正9年(1920)9月興工,期間歷經一次大戰、經濟大恐慌,使得整體工程直到昭和5年(1930)5月才竣工。自此嘉南平原稻米、甘蔗等種植面積大幅增加30倍以上,4年後稻獲量亦增加為4倍。</p><p>不過「嘉南大圳」灌溉計畫因官佃溪水庫工程艱困,加上戰爭之故而延宕,除濁幹線在大正10年(1921)竣工外,其他伴隨工程一再延誤,因此而有「新虎尾溪別線」計畫。</p><p>日人在虎尾與二崙庄交界的新虎尾溪另行規劃「新虎尾溪別線」,整體工程於大正12年(1923)完工,涵蓋二崙、崙背及麥寮,受益面積廣達5600公頃,使沿海地區諸多土地獲得灌溉。影響所及,不僅水稻種植增加,製糖會社的甘蔗園面積也隨之擴增,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所見新虎尾溪別線則是民國88年改建為「日產橡皮壩」,在枯水期將橡皮壩膨脹截流水源用以蓄水,並將水引入灌溉區使用,同時將剩下餘水再放回河道。</p>
是否開放
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