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口湖

四湖奉安堂三姓公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1845年(道光25年)台灣西部沿海出現一場大水災,釀成雲林四湖、口湖、台西、麥寮沿海一帶居民重大死難,亦成為本地最重要歷史記憶。當地民眾為處理死難者遺體,不僅將之收埋成堆,建祠立廟,每年農曆六月初六、初七亦會辦理相關普渡儀式,較為人所知的祠廟有舊港邊開基萬善祠、口湖萬善爺廟、下寮仔萬善祠,而口湖水井村的水首三大王和四湖溪尾奉安堂三姓公是比較少人知道的廟宇。

撈文蛤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這張照片雖然是在1988年(民國77年)11月27日所攝,但是這樣的場景與設備即使在今天依舊持續著,相隔30多年沒有太大的變化,也是文蛤養殖業者多年來熟悉的日常。

泡在水裡的祖墳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口湖牽水車狀是雲林一年一度的重要祭儀,在每年農曆的6月8日,蚶仔寮舊金湖港萬善祠和金湖萬善爺廟會舉行民俗祭典來紀念在清道光25年(1845)因水災而罹難的先人,當時統計的死亡人數至少有3000人之譜。

艾貝颱風與台子村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民國75年9月19日強烈颱風艾貝來襲,對於原本受到韋恩颱風受創的口湖可說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原本韋恩颱風帶來的積水還未退,家園也剛整理好,又有一個強烈颱風襲台,有些居民說,颱風來的前一、兩天就帶著小孩去虎尾親戚家住,不敢留在口湖。

文蛤篩選分級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文蛤一直是雲林口湖重要的養殖業,一般養殖的時間從10個月到15個月不等,又因為文蛤很容易死亡,所以雖然養殖戶知道越大顆的文蛤價格越好,不過通常養殖戶是不會冒這樣的風險。大顆的文蛤一般都是野生,所以口湖的漁民過去也會到外傘頂洲去挖文蛤,而蚵寮村村民之所以在韋恩颱風時死傷慘重,就是因為挖野生文蛤之故。

口湖鰻池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台灣曾經是鰻魚王國,出口到日本,賺取大量外匯。這張照片是口湖鰻魚池,拍攝的時間在民國77年,照片中的鰻魚池正在打水,將空氣打入水中。當時鰻魚的獲利相當高,而且台灣在養鰻魚的技術方面遙遙領先世界其他國家,雲林沿海也是重要的養殖區。

口湖宜梧國中舊校積水一景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宜梧國中是口湖鄉唯二之一的中學,舊址在現在的口湖遊客中心與口湖鄉立幼兒園的位置,前身為民國60年8月1日成立的「口湖國民中學宜梧分部」。民國63年8月獨立設校,更改校名為「雲林縣立宜梧國民中學」,學區涵蓋梧南村、梧北村、成龍村、水井村、後厝村、湖口村,總計6個村落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