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資料尚待處理,僅做暫存

西螺福興宮護國庇民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西螺福興宮位在西螺舊街延平路上,供奉著天上聖母媽祖,信徒尊稱為「太平媽」。福興宮的創建和西螺地區的漢人開發史有著密切的關係,廟內所懸掛的「護國庇民」匾額是迄今雲林縣境內年代最早的古匾,時為乾隆15年(1750)歲次庚午年。根據相關史料記載,西螺地區正式且大規模的拓墾時間約落在乾隆初期,與「護國庇民」匾的落款時間相差不遠。 獻匾人「臺灣鎮標右營游擊羅佳雄」,歷史上確有此人。

虎尾糖廠同心公園特砂紀念碑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虎尾鎮糖廠的「同心公園」內有一座寫著「特砂」字樣的紀念碑,正式名稱為「改製砂糖紀念碑」。有關該座紀念碑的樹立,大家也許會誤以為臺灣在日本人統治時從未曾生產「特級砂糖」,也就是日本人所稱的「精糖」。但事實並非如此。台灣糖廠在早年日治時期僅被允許生產「粗糖原料」和品質較差的「耕地白糖」,至於品質較佳的「精糖」則歸日本母國所有,或是作為外銷出口。

虎尾糖廠同心公園高腳杯噴水池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虎尾糖廠「同心公園」之內的中央噴水池因為最初整體公園是由英國人設計規劃,再由日本人所施工。最初日本製糖會社是想要仿造英國歐式草坪一般的寬闊式公園。爾後發現位處副熱帶氣候的臺灣溫熱潮濕,尤其夏天的太陽更是猛烈。因此最初雖然規劃英式中央噴水池的公園,但隨著日本在南洋一帶擴張,佔領殖民地之後,便將許多熱帶地區的植物移植到同心公園種植。

虎尾糖廠同心公園雙手萬能碑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虎尾糖廠公園內有一個大齒輪,下面以洗石子鑲嵌綠色大理石基座,刻著「雙手萬能」的紀念碑,是民國64年(1975)虎尾糖廠第二工場遭到拆遷的時候,所殘留下來的齒輪。虎尾製糖所五間厝工場的「第二工場」最初以製作粗糖(黑糖)為主,因為日治時期的糖業政策定位為「日本精糖,臺灣粗糖」,亦即將臺灣作為日本精糖業的原料區。

虎尾五間厝鎮興宮石香爐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虎尾鎮西安里五間厝舊聚落的信仰中心係以祀奉關聖帝君的「鎮興宮」,原先在未興建新廟宇之前,舊廟最遲在民國34年,也就是昭和20年(1945)尚有整修的紀錄。當時舊廟正殿供桌上的香爐是一座由打石師傅所打造的珍貴大理石香爐,正面採淺浮雕,刻著一隻麒麟,上方橫眉刻寫「關聖帝君」,左側刻著「彰化 照安厝」,右側則刻著「弟子柯秀 謝」。

虎尾五間厝鎮興宮建築寄付金匾額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虎尾鎮西安里五間厝聚落信仰中心為主祀關聖帝君的鎮興宮。根據「臺南州祠廟名鑑」記載,最初此廟傳聞興建於清光緒13年(1887),係因唐山一位術士奉請渡海來臺,當中並未記載廟名,僅寫「關聖帝君廟」。明治年間因遭遇虎尾溪洪患影響,曾多次改建為木結構,俗稱「竹管厝」的廟宇。昭和15年(1940)左右,因為總督府執行皇民化運動,而將鎮興宮木造舊廟改為雜貨店作為掩護。

虎尾德興宮藉屍圖詐碑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虎尾鎮德興宮廟埕右側,立有一面年代久遠的石碑,學術界稱之為「嚴禁奸保蠹差藉命需索」碑記。臺灣是移民社會,自臺灣入清版圖後,渡海來臺經商或是拓墾的「羅漢腳」眾多,不免有成為路邊無名屍者。乾隆末葉部分素行不良的衙門差役勾結地方流氓,經常利用「路旁屍」棄置在民眾門口,隔日一早鼓譟同夥圍觀聚集,衙役、差爺、地保相互勾串,向良民百姓恫嚇勒索。因此接任的諸羅縣令冷震金立此石碑,昭告大眾以示禁止。

虎尾德興宮大崙腳王爺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當今虎尾鎮歷史最悠久,也是虎尾、土庫、斗六、斗南等五股五十三莊最重要的信仰,即是主祀「池府王爺」的「德興宮」,而一般虎尾在地人則稱之「王爺公廟」。據傳清雍正11年(1733),福建兩名商人賴金章、羅安吉渡海來臺經商,隨身攜帶池府千歲香火以祈平安渡過黑水溝。兩人後來落腳在今日大崙腳砂丘一棵木麻黃樹下,並將香火掛於草寮內,欲離開時,香火卻怎麼也取不下來,於是就離開了。

荷西時期虎尾壟溪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虎尾鎮,作為行政區域名,一直要到日治時期大正9年(1920)的行政區域調整為「州(廳)郡(市)街(庄)制度」之後才正式被確認下來。最初清領時期,當今虎尾鎮是分別歸屬於大坵田東堡、他里霧堡和斗六堡等三個行政區域管轄。以今日虎尾鎮最主要市中心的商業市街來說,最初見諸於文獻是乾隆年間的「大崙腳街」。

褒忠益壽堂藥局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徜徉褒忠老街巷,很難不被街上的「益壽堂藥局」街屋建築及招牌所吸引,這是由藥師陳清森先生(1912-1998)所開設,雲林縣境內第一家立案的藥局。 陳清森出生於大正元年(1912),昭和9年(1934)考上日本明治大學商學系,不久即棄商學醫,就讀東京藥學專門學校,昭和13年(1938)畢業後隨即返回故鄉埔姜崙開設「益壽堂藥局」濟世救人、造福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