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資料尚待處理,僅做暫存

雙張廍五雷碑(北港媽祖所立)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台南西港雙張廍地名的由來,和製糖產業有著密切的關係。廍,指的是製糖的場所,又叫做糖廍、蔗廍。根據「安平縣雜記」記載,傳統製糖間以「張」來做為單位,一張代表一座糖廍,兩座糖廍則稱之為「雙張廍」。雙張廍和鄰近的八份庄、下面厝、烏竹林等聚落都是乾隆49年(1784)姑媽宮開始舉辦西港刈香就參與祭典的庄頭。

古坑麻園洪裕公館殘材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秦始皇焚書坑儒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雲林古坑則有一個駭人聽聞的「坑婢」事件。傳聞早年有一位叫做洪裕的富翁,大家都叫他洪裕公。洪裕公不知何許人也,只知道他是一位風水堪輿師,擁有數不盡的山林土地,古坑麻園、內館皆有洪裕公設立的收租公館。洪裕公是一個極度吝嗇的人,他怕房子的磚石被竊,便在每塊磚頭壓上指紋。

西螺社口福天宮以孝化民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雲林西螺鎮社口福天宮主祀天上聖母媽祖,俗稱「社口媽」。社口地名標示著早年這裡曾是平埔族西螺社的傳統生活領域,到了道光14年(1834),文獻上已出現「社口庄」庄名,顯見漢人已然成為本地的優勢族群。相傳福天宮建廟於乾隆年間,當時有本地商人前往朴子貿易,見樸仔腳聖母靈異昭著,遂乞求香火回庄供奉,職是之故,社口庄信徒歷來均赴朴子配天宮謁祖進香。

東勢留宅善人致福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在雲林東勢月眉有個特殊的姓氏,留氏。留家的祖籍為泉州晉江,月眉聚落的留姓,又可區分為頂留(堂號:崙上)和下留(堂號:福全)兩支族脈。在月眉某一戶人家仍掛有道光18年(1838)由新任臺灣兵備道姚瑩頒給庄民「留大椿」的匾額,題為「善人致福」。上款為:「欽命臺澎兵備道兼提督學政 姚為」;下款為:「彰邑海豐保八十叟老民留大椿立 道光戊戌年陽月 日給」。

斗六街梅山地震災後寫真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明治39年(1906)3月17日凌晨,當人們還在被褥裡酣睡眠夢,嘉義梅仔坑支廳(梅山)的地底下6公里處悄悄爆發了芮氏規模7.1的大地震。 官方宣告:斗六郵便電信局的時鐘在大地震發生的6點42分停止走動,大莆林驛(大林車站)時鐘定格在6點43分,而更多的生命則在這一刻嘎然休止。

莿桐油車石敢當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濁水溪是台灣最長的河流,有台灣母親河的稱呼,她的源泉泥水帶來了豐厚的膏壤沃土,造就「兩岸」的農業奇蹟,但濁水媽媽的脾氣不太好,經常氾濫改道,嚴重威脅流域內百姓的身家性命安全。除了築起有形的堤防,設立石敢當以無形的力量阻擋水患也是常見的做法。

西螺埤頭里楊公先師碑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石敢當是台灣民間常見的「厭勝物」,通常擺置於路衝、橋頭、水岸等險峻之處,有鎮風、擋水、化邪、止煞…等各種功能。宋代出土的石敢當即刻有「石敢當,鎮百鬼,厭災殃,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昌」等文字。「楊公仙師碑」亦屬石敢當的一種類型。楊公,即唐代的楊筠松(又名楊救貧),曾在朝為官,辭官後以堪輿之術到處濟貧,被後世尊奉為風水堪輿業的守護神。

虎尾埒內拱雲宮血戰當陽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埒字,讀lua̍h,發音接近台語的「賴」字,原意是土丘長堤。虎尾鎮埒內里則是指在土丘之內的村庄。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記載,清末的埒內已是一個擁有41戶人家,總人口數118人的大村庄。埒內信仰中心拱雲宮主祀三國名將趙子龍,相傳趙府元帥的神尊是180餘年前由布袋港登岸,輾轉落腳埒內鄭姓民宅奉祀,昭和10年(1935)由眾人發起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