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北港鎮

日治虎尾空軍基地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虎尾空軍基地於昭和11年(1936)為因應中日戰爭而興建,隸屬日本海軍航空隊,與澎湖馬公港的海軍航空隊,互為倚角,戍守著台灣海峽。昭和18年(1943),日本為因應太平洋戰爭的局勢,將虎尾海軍航空隊編制於岡山的第14聯合航空隊。昭和19年(1944)10月13日,因腹地廣大、目標明顯,美軍第一次轟炸虎尾糖廠及虎尾飛行基地。

蔡培火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蔡培火(1889~1983年),號峰山,雲林北港人。其在日治時代即展露鋒芒,致力於台灣議會設置請願、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台灣地方自治聯盟等政治運動,協助發展台灣人的刊物報紙「台灣青年」、「台灣民報」、「台灣新民報」的編輯和規劃,並且提倡白話字普及教育,提升台灣人知識水準。他善於運用外交手腕及能言善道的口才,結交日本政界和教育文化界人士,促進台日之間的合作,並著書立說表達台灣人的心聲。

曾人潛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曾人潛,明治31年(1898)8月12日生,為曾席珍之子,其岳父蔡然標為清末秀才,日治時期曾擔任街長、區長,也曾為朝天宮管理者。大正9年(1920)任北港青年會會長,大正14年(1925)任水林庄長,昭和3年(1928)配授大禮章,昭和10年(1935)任北港信用組合理事,昭和11年(1936)當選臺南州會議員,是一位前途似錦的政壇明日之星。

北港金義順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日治時期,北港地區郊商組織蓬勃發達,並積極參與朝天宮的管理與重修,當時郊商組織媽祖會,分別有祖媽會(金順盛)、二媽會(金順安)、三媽(金盛豐)、布郊(金興順)、敢郊、魚舖街(金海順)、屠戶(金義順)等。在明治年間,朝天宮重修時,媽祖會及郊商皆紛紛捐資參與修護。 其中,金義順係由新港郊、職業從事屠戶等群眾組織而成,在三媽會之外,起到重要的組織功能。

陳明洲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陳明洲,雲林北港人,從事粧佛雕作行業近40年。自幼即對繪畫有極大興趣,在幫忙家裡務農之餘皆會到處畫畫,也常利用燒火的樹枝來雕刻布袋戲偶自娛。

北港尚修書房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尚修書房,為汾津吟社主要創辦人之一的王東燁一手所建立。原先王東燁任教於北港家政女校、北港農業學校、南陽國校等,在退休之後,才成立了尚修書房,現址為北港鎮博愛路58號。其辦學理念不拘學齡,從5、6歲的一般學童,到40、50歲的社會人士等等皆有,學生包括雲林各鄉鎮,甚至外縣市鄉鎮人士皆有,包含士農工商、老師、大學生等各階層,北港興盛的漢學風氣也由此延伸下去。

美國加州美利允市訪問團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民國75年(1986)10月8號左右,美國的美利允市派出了訪問團,來到雲林縣交流數日。美利允市是早期華人移民重要聚居之城鎮之一,在19世紀的淘金潮時期,當地華人達數千人之多。當地華人先民也於西元1854年,在當地興建北溪古廟,供奉主管雨水的北帝,是美國本土現存最古老廟宇之一。

大復戲院文化演講活動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北港座落成之後,並不是如現代戲院,只是地方民眾休息娛樂活動的場所去處而已,而是擔負起促進地方民眾參與藝文活動,推廣、啟迪民智的所在。昭和2年(1927)9月17日北港座落成式後,9月27日便舉辦台灣文化協會的文化講演會。臺灣文化協會創立於大正10年(1921)10月,除林獻堂、蔣渭水之外,北港人蔡培火亦是重要的創會成員之一。

北港集雅軒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集雅軒為北管團體,源自北港北管子弟戲團和樂軒,係在咸豐年間,由地方人士蔡及、陳真、吳石等12人參加笨港媽祖遶境活動而發起組成,是笨港頗有名氣的北管子弟戲團。同期還有同屬北管的仁和軒、振樂社、金聲順等;除金聲順外,其餘目前都已解散。早期各個軒舘會相互競爭,所以各館間平時少有互相交流;但因當時金聲順的老師也會來集雅軒教學,也建立了兩館的情誼,,北港地區非常特殊的例子。

北港朝天宮陳壽彝彩繪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根據前人的口述訪談資料得知,陳玉峰、陳壽彝父子是在民國43年第一次前往朝天宮進行彩繪工作。據當時當地人的說法,之前的彩繪是由鹿港師傅所繪,但並不知其詳細姓名及資料,而陳壽彝先生見原來之彩繪後認為,雖然畫得很不錯,但已相當黑舊,因此決定全部重新繪製。這是陳壽彝師傅第一次與朝天宮的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