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北港鎮

北港朝天宮人和年豐匾額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人和年豐,意指人長壽,收成也好,是形容太平興旺的景象。原詞出自文選·潘岳「借田賦」的內容。後李善注引作人和年豐。照片裡頭人物,所著服裝皆是清朝服飾,是北港朝天宮在農曆3月23媽祖生以及9月9重陽節時,舉辦祭典活動的一大傳統。由穿著清朝古裝的人來進行祭典儀式,一直到現在,這樣的方式也都還持續運行著。

陳明洲作品-羅天子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閻羅王,又有羅天子之稱。閻羅王源自印度教神祇閻魔羅闍,是屬於地獄的主宰,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華人尊稱其為閻魔羅闍大王,簡稱閻羅王、閻王、閻君等。閻羅王信仰傳入漢字文化圈,成為中國、臺灣、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的民俗信仰對象之一。佛教認為,人死後,神識到達地獄受苦,源自於自身的惡業,並非由閻羅王判決所致,閻羅王只負責教誡已經下了地獄的眾生,以及令地獄的鬼卒加以懲罰。

許哲彥 古蹟管理研習營結業證書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內政部於民國72年完成第一批「台閩地區第一級古蹟」審查,審查標的與內容以古蹟建築的調查為主,並未針對文化景觀,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等類型的範疇做規範及規劃。直至民國76年,井慶升出版「清式大木作操作工藝」一書,可說是第一本清代大木作操作工藝的記錄,對於古蹟或歷史建築的施做方式、程序與步驟等有一詳細的介紹與討論,因而該書有如修繕古蹟的工程應用參考資料。

王金鐘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王金鐘,字季琮,號庸齊,北港汾津吟社的15位創辦人之一,雲林縣北港鎮人。王金鐘出生時,正值日本政府統治臺灣滿一週年、第二任總督桂太郎到任,在臺灣各地相繼成立國語傳習所。明治31年(1898),國語傳習所改制為公學校,絕大多數的漢人子弟僅能於公學校就讀,僅有日本學子與少數社會上層的漢人學童能在師資設備較佳的小學校學習。

蔡裕斛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蔡裕斛,1888年生,為日治時期北港名人仕紳。蔡家四兄弟以農耕起家,蔡裕斛排行老二,最具企業冒險精神,從事農產加工與蔗糧買賣,並貸款買賣土地,進而使蔡家資產迅速累積,成為北港的富豪之一。 蔡裕斛曾任新街壯丁團團長、新街第一保保正、北港信用組合理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