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建國眷村公視我們的島紀錄片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建國眷村公視我們的島紀錄片
建國眷村,由於位於農業區內,雖然住著外省族群,但是生活型態和台灣農村相似,村子裡的孩童,也會搶甘蔗嚐甜頭。隨著時代變遷,曾經住滿上千人的眷村,建國三、四村改建為學校與監獄,建國一、二村也面臨改建,居民紛紛搬遷,眷村開始荒廢。荒廢後的虎尾眷村保留著許多日本時代的建築。從寬廣的大型營房,到高聳的機槍高塔,甚至龜堡型的防空洞,都形成一種歷史重疊的現象。部分搬遷後的眷村居民,知道可以爭取保存,於是展開行動,希望外界關心建國一、二村的未來。
在雲林縣政府的協助下,努力進行眷村的文化資產保存行動。探索在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歷史故事,讓一個空間重現多層次的文化樣貌。他們找到一位建屋老匠師,重新打造一棟竹篙厝,並在虎尾眷村的土地上,重新組裝起來。在全國古蹟日活動中,當時被迫搬離的新吉里民,回到虎尾眷村,眾人合力搬起象徵的竹篙厝,抬回現今的家園,讓一個土地的故事,終於圓滿。當一片荒廢的眷村,歷史的故事,開始在靜默的空間流轉,一切都鮮活了過來。它不再是沈寂邁向死亡的空間,而是在記憶裡,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以豐富的態樣,展現迷人風華的舊日時光。
摘要
建國眷村,由於位於農業區內,雖然住著外省族群,但是生活型態和台灣農村相似,村子裡的孩童,也會搶甘蔗嚐甜頭。隨著時代變遷,曾經住滿上千人的眷村,建國三、四村改建為學校與監獄,建國一、二村也面臨改建,居民紛紛搬遷,眷村開始荒廢。荒廢後的虎尾眷村保留著許多日本時代的建築。從寬廣的大型營房,到高聳的機槍高塔,甚至龜堡型的防空洞,都形成一種歷史重疊的現象。部分搬遷後的眷村居民,知道可以爭取保存,於是展開行動,希望外界關心建國一、二村的未來。<br>在雲林縣政府的協助下,努力進行眷村的文化資產保存行動。探索在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歷史故事,讓一個空間重現多層次的文化樣貌。他們找到一位建屋老匠師,重新打造一棟竹篙厝,並在虎尾眷村的土地上,重新組裝起來。在全國古蹟日活動中,當時被迫搬離的新吉里民,回到虎尾眷村,眾人合力搬起象徵的竹篙厝,抬回現今的家園,讓一個土地的故事,終於圓滿。當一片荒廢的眷村,歷史的故事,開始在靜默的空間流轉,一切都鮮活了過來。它不再是沈寂邁向死亡的空間,而是在記憶裡,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以豐富的態樣,展現迷人風華的舊日時光。
媒體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