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嘉南農田水利會第四屆會長選舉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嘉南農田水利會第四屆會長選舉

日本統治台灣,設定「工業日本 農業台灣」的政策目標,但當時的台灣水利不興,尤其嘉南平原水資源貧乏,日人遂在大正9年(1920)9月1日成立「公共埤官佃溪埤圳組合」,興建嘉南大圳來解決嘉南平原灌溉用水的問題。「公共埤官佃溪埤圳組合」在大正10年(1921)改稱為「公共埤圳嘉南大圳組合」。昭和18年(1943)改組為「嘉南大圳水利組合」,隔年合併新豐、新化、新營、嘉義、斗六、虎尾等六個水利組合。之後在國民政府來台後又有數次改組,民國45年12月改組為「臺灣省嘉南農田水利會」。

農田水利會一向是地方派系或政治人物寸土必爭之地,嘉南農田水利會亦然。第三屆水利會會長為後壁地區的楊群英,在擔任水利會長前,曾任後壁鄉長,有意連任第四屆會長。而當時嘉南大圳所屬的濁水幹線雖然已有斗六農田水利會成立,但雲林的地方政治人物對嘉南農田水利會亦有興趣,有參選競逐會長的念頭。不過最後在政治安排與政治妥協下,仍由楊群英連任。照片為雲林縣政治人物林恆生在嘉南農田水利會會長選舉中的投票。

摘要
<p>日本統治台灣,設定「工業日本 農業台灣」的政策目標,但當時的台灣水利不興,尤其嘉南平原水資源貧乏,日人遂在大正9年(1920)9月1日成立「公共埤官佃溪埤圳組合」,興建嘉南大圳來解決嘉南平原灌溉用水的問題。「公共埤官佃溪埤圳組合」在大正10年(1921)改稱為「公共埤圳嘉南大圳組合」。昭和18年(1943)改組為「嘉南大圳水利組合」,隔年合併新豐、新化、新營、嘉義、斗六、虎尾等六個水利組合。之後在國民政府來台後又有數次改組,民國45年12月改組為「臺灣省嘉南農田水利會」。</p><p>農田水利會一向是地方派系或政治人物寸土必爭之地,嘉南農田水利會亦然。第三屆水利會會長為後壁地區的楊群英,在擔任水利會長前,曾任後壁鄉長,有意連任第四屆會長。而當時嘉南大圳所屬的濁水幹線雖然已有斗六農田水利會成立,但雲林的地方政治人物對嘉南農田水利會亦有興趣,有參選競逐會長的念頭。不過最後在政治安排與政治妥協下,仍由楊群英連任。照片為雲林縣政治人物林恆生在嘉南農田水利會會長選舉中的投票。</p>
媒體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