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五間厝

虎尾製糖所五間厝製糖工場貨物掛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藤山雷太財團接手經營「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五間厝製糖工場之後,先是將原有的第一工場擴大產能,並接續興建第二工場,嗣後更增加各間工場的製糖機組以提升產能。然而,砂糖在工場內部製作,包裝完畢之後,必須有一固定的貯存空間以待貨運火車運送到其他地方。因此製糖會社便在虎尾庄鐵路途經處設置倉庫,以利火車到此搬運。

虎尾製糖所五間厝工場醫務所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藤山雷太接手經營五間厝工場之後,為了因應大日本製糖會社大量員工在醫務或是婦女生產的需求,因此興建製糖工場時,亦設計「醫務所」,簡單的說,就是糖廠附屬醫院。此座建物由英國人規畫設計,融合西洋與日本風格的建築物。整體建物群從外部看去相當雄偉壯觀,內部空間寬敞,建築頂樓有座雙層通風設計的小閣樓,是此座建築物的特色。

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臺灣支社辦公廳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日俄戰爭結束之後,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在臺灣申請設立的「五間厝粗糖工場」的設置。當時大手筆投入1, 200英噸榨蔗量的設備,過量生產,致使產銷失衡。此時,因為向銀行貸款購入投資生產設備,加上會社內部出現做假帳問題,致使帳目混亂,股價崩盤,砂糖價格崩跌。

虎尾五間厝地基祖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虎尾鎮西安里五間厝聚落內有間相當不起眼,卻是相當罕見的小祠宇,若是不仔細看,很多人甚至把祂誤認為平常所熟知的五營將軍廟,也就是俗稱的將爺廟。但事實上,這座小廟卻是「地基主公神位」。一般臺灣民眾祭祀「地基主」通常會在民俗重要節日,像是除夕、清明、盂蘭節、九九重陽等節慶,祭祖時於自家門口拜地基主。不過西安里五間厝聚落的「地基祖」小祠卻有所不同,也有一些神蹟流傳下來。

虎尾五間厝鎮興宮舊廟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原先位居西安里五間厝莊落境內,主祀「關聖帝君」的「鎮興宮」,依據日治時期相良吉哉所纂輯的「臺南州祠廟名鑑」記載,鎮興宮在清領時期僅只是一間小祠廟,隨著善男信女日增,才逐漸擴大。比較特殊的是,鎮興宮雖是道教,又歷經過皇民化運動,但並未有太大的損壞。據推測可能是當時虎尾製糖所五間厝製糖工場的緣故,從訪談耆老可知,當年神尊並未遭到毀壞。

虎尾五間厝莊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雲林縣虎尾鎮西安里鄰近虎尾溪旁的老聚落,舊稱「五間厝莊」。「五間厝」不是罕見的地名,雲林縣斗南鎮明昌里亦有「五間厝莊」,而嘉義縣或是臺南科學園區亦有同名的聚落。因此不熟悉地方文史脈絡者,很容易搞混。以此為名應該與聚落開發初期的規模有關。更明確地說,應該得以解釋為「他稱」聚落名。簡單來說,係漢人先民拓墾臺灣初期,指涉他莊落的稱呼,久而久之遂沿襲下來。

鈴木藤三郎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虎尾糖廠對近代虎尾的發展影響相當深遠。設立製糖工場使得原僅稱為「五間厝」,人口不到百人的小聚落,成為一個現代化的都市以及繁華熱鬧的商業市街。而這一切的開端起於鈴木藤三郎。 鈴木藤三郎素有「日本糖業之父」的美譽,他原本從事醬油業,因為日清甲午戰爭,以及因應當時國際局勢轉變和社會發展契機,遂在明治29年(1896)轉行投資製糖事業,在東京創立「東京精糖株式會社」,可視為日本近代製糖業的發端。

「台灣日日新報」中的糖廠經營與地方社會以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台灣工廠為例(1906-1936)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本文收錄於《雲林文獻 的五十七輯》研究論文類別。 <《台灣日日新報》中的糖廠經營與地方社會以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台灣工廠為例(1906-1936)>撰文者黃文榮將《台灣日日新報》中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台灣工廠的相關內容分出五個方向,藉由內地特電、人物特訪、遊覽記勝、會社資料、駐地記者對日糖工場的採訪報導,來探討日本殖民時期對台灣糖業的發展和地方社會與人事組織的影響。

土庫虎尾糖鐵發展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日治初期,明治28年(1895)10月7日,土庫市街曾因抵禦日軍而發生嚴重火災,3年後再遭水災侵襲。原先大坵田堡區域的發展核心土庫市街,因為日後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臺灣工場擇址於五間厝,也就是今日虎尾鎮,造成原大坵田堡政經中心自土庫庄轉移至後來的虎尾街。日糖在日本本土原先就有精製糖工場,在臺灣所尋求的,僅為作為精製糖原料的粗砂糖供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