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龍華派

齋堂德化堂與雲林大屠殺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德化堂位在斗六市八德里海豐崙聚落,齋堂門楣懸掛德化堂匾額,興建於昭和7年(1932)。德化堂屬齋教龍華派,後方大埕則是林氏祖厝。此齋堂為當地仕紳林庚興建,建築外觀豐富的雕樑畫棟和彩繪,以及大木石材建築架構,不難想像當年所費不貲。齋堂正廳當中供奉林庚長生祿位,上頭寫著「開山例授鄉飲賓林庚法號普釗長生祿位」字樣。

龍虎堂與鴉片勒戒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斗南鎮舊社里有座歷史悠久的「龍虎堂」,係在明治29年(1896)蒙臺中曹洞宗「臺中寺」啟示,希冀提升臺灣信仰水準,當時以沈國珍為首,與賴安、沈昌等人集資籌建齋堂,並於明治30年(1897)10月動工,取名「龍虎堂」,此為斗南最早「龍華派」齋堂。明治37年(1904)地震毀損再度重建,到大正9年(1920)已是雲林重要「佛教龍華會」發祥地,主祀關聖帝君。

北港慈德堂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金長源家族係於光緒6年(1880)由泉州石獅來臺。當時蔡塗水年12歲,跟隨母親王邁來臺依親,光緒17年(1891)蔡塗水在北港創立「金長源」經營陶器五金致富。從明治40年(1907)「南部臺灣紳士錄」文獻中,金長源(原文作長源號)已收錄其中,代表其經營已達一定規模。經商成功後,蔡塗水與顏達、許路、蔡川、王漢、蔡然三、蘇梗共創北港慈德堂,為北港慈德堂的第一任管理者兼堂主。

斗六真一寺法雨宏施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斗六「真一堂」主祀觀世音菩薩,募建於同治13年(1874),先後成為齋教龍華派、先天派所屬之齋堂(在家佛教),俗稱「斗六菜堂」。昭和11年(1936),自斗六街圓環遷建到現址,並留下「轉移真一堂獻納者御芳名紀念碑」。戰後,齋堂逐漸式微,中國佛教會僧侶趁勢介入,收編、整併為佛教寺院,變成現在的「真一寺」。

斗六真一寺碑記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日治時期皇民化,大肆破壞廟宇,其中以斗六、古坑最為嚴重。不過在此倒是有一寺廟因為被日人認定為佛教,而能逃過一劫,也因此成為現今斗六市最古老的廟宇,斗六耆老們俗稱之為「菜堂」真一寺。據當地耆老所稱,齋堂在最興旺時有百位以上僧人與在家眾共餐,但現在僅剩下兩、三人。從寺中獻納者的碑記來看,確實與現在的景色有一番差別。

土庫良德堂慈雲廣布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從土庫媽祖廟順天宮出發,沿著廟前的大同路漫步,會先遇見土庫天主堂,再往前走一些,就會看到筆者將介紹的過港菜堂-良德堂。良德堂創建於昭和5年(1930)6月12日,是雲林西部平原少見的佛教齋堂,屬龍華派系統,主祀三寶佛和觀世音菩薩,開山第一代堂主名為吳普城(俗名吳墻)。

西螺慶天堂慈航普濟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慶天堂是西螺地區重要的齋堂(菜堂),位於雲林縣西螺鎮中和里,係光緒10年(1884)由張響、張邁等籌建,屬齋教龍華派。明治30年(1897)廟宇遭颱風吹襲破損,由張萬生、黃屋等集資重建,重建後張萬生自任主持至民國42年(1953),嗣由張玉枝接掌堂務,目前管理人為張榮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