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北港慈德堂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北港慈德堂

金長源家族係於光緒6年(1880)由泉州石獅來臺。當時蔡塗水年12歲,跟隨母親王邁來臺依親,光緒17年(1891)蔡塗水在北港創立「金長源」經營陶器五金致富。從明治40年(1907)「南部臺灣紳士錄」文獻中,金長源(原文作長源號)已收錄其中,代表其經營已達一定規模。經商成功後,蔡塗水與顏達、許路、蔡川、王漢、蔡然三、蘇梗共創北港慈德堂,為北港慈德堂的第一任管理者兼堂主。據蔡家後人口述,蔡塗水的母親王邁來到臺灣後信奉龍華齋教,因北港原無齋堂,信徒必須至打貓南堡本廳莊德和堂參拜,蔡塗水不忍其母親辛苦跋涉,遂有慈德齋堂創設之議。 由北港慈德禪寺1967年〈慈德堂沿革誌〉碑記記載,北港慈德堂係於明治43年(1910)4月16日向嘉義廳提出建築申請,8月24日獲准興建。興建經費悉由蔡塗水負責,於明治44年(1911)6月完工,完成瓦葺平房佛殿及其它附屬房屋。台灣齋教有龍華派、金幢派、先天派三派之分,隨著漢移民的傳入發展,至今已歷三百餘年,最早可溯及清康熙年間在台南所設立的金幢派慎德堂,形成了以新竹、彰化、嘉義、台南為傳教中心的發展態勢。這三派都是以持齋修行為其特色,強調重視殺戒而斷絕葷肉,故稱為「齋教」。

國家文化記憶庫分類
摘要
金長源家族係於光緒6年(1880)由泉州石獅來臺。當時蔡塗水年12歲,跟隨母親王邁來臺依親,光緒17年(1891)蔡塗水在北港創立「金長源」經營陶器五金致富。從明治40年(1907)「南部臺灣紳士錄」文獻中,金長源(原文作長源號)已收錄其中,代表其經營已達一定規模。經商成功後,蔡塗水與顏達、許路、蔡川、王漢、蔡然三、蘇梗共創北港慈德堂,為北港慈德堂的第一任管理者兼堂主。據蔡家後人口述,蔡塗水的母親王邁來到臺灣後信奉龍華齋教,因北港原無齋堂,信徒必須至打貓南堡本廳莊德和堂參拜,蔡塗水不忍其母親辛苦跋涉,遂有慈德齋堂創設之議。 由北港慈德禪寺1967年〈慈德堂沿革誌〉碑記記載,北港慈德堂係於明治43年(1910)4月16日向嘉義廳提出建築申請,8月24日獲准興建。興建經費悉由蔡塗水負責,於明治44年(1911)6月完工,完成瓦葺平房佛殿及其它附屬房屋。台灣齋教有龍華派、金幢派、先天派三派之分,隨著漢移民的傳入發展,至今已歷三百餘年,最早可溯及清康熙年間在台南所設立的金幢派慎德堂,形成了以新竹、彰化、嘉義、台南為傳教中心的發展態勢。這三派都是以持齋修行為其特色,強調重視殺戒而斷絕葷肉,故稱為「齋教」。
是否開放
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