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糖廠

虎尾新春閣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1906年(明治39年)大日本製糖會社於虎尾設廠,3年後第一工場正式開工,吸引了大量的勞工移民,帶動虎尾市街迅速發展,隨之出現文化教育、公共醫療、消費娛樂等空間場所,虎尾人記憶裡的「三大名樓、五大名閣」也在此時出現。(新高樓、玉美樓、朝鮮樓、新春閣、春風閣、朝鮮閣…等)

虎尾新春閣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1906年(明治39年)大日本製糖會社於虎尾設廠,3年後第一工場正式開工,吸引了大量的勞工移民,帶動虎尾市街迅速發展,隨之出現文化教育、公共醫療、消費娛樂等空間場所,虎尾人記憶裡的「三大名樓、五大名閣」也在此時出現。(新高樓、玉美樓、朝鮮樓、新春閣、春風閣、朝鮮閣…等)

神衣配彈傳說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已無力反擊美軍,台灣在民國32年起常遭美軍機轟炸,目的在讓經濟垮台。北港因有一間糖廠,兩支高聳的烟蔥,加上北港好收至水林一帶有修建二條臨時機場,目標更為明顯,因此常遭美軍機轟炸,半人高的炸彈如雨下。

合茂號大火與北港興衰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清末台灣有一府城、二鹿港、三笨港,笨港也叫做北港,是臺灣當時最熱鬧的地方。在光緒20年(1894)農曆9月30日出了大事,讓北港一蹶不振。當日一位50來歲泉州客來北港收帳,因與經營金香燭炮店大行戶「合茂號」老闆有生意往來,就借住在合茂號店中,隔天卻死在床上。楊老闆託人緊急連絡其家人,並在驗屍後將其入殮。他打算把靈柩暫厝郊外,依習俗靈柩抬出時就放大炮,免冤魂留在行內。

北港市街發展變遷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大正2年(1913),北港市區改正前的都市計畫以格子狀系統劃分北港街道,又以朝天宮為市街發展重心。再從其四周分散外擴,林立各種行政機構。昭和2年(1927)北港街主要發展位在北港溪以西及糖鐵以南的區域,已具相當規模,營建密度高,仍以朝天宮為核心,北側為行政中心,西側發展至東洋製糖工場,市街以外仍為田地,沙洲等地。

虎尾五間厝鎮興宮舊廟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原先位居西安里五間厝莊落境內,主祀「關聖帝君」的「鎮興宮」,依據日治時期相良吉哉所纂輯的「臺南州祠廟名鑑」記載,鎮興宮在清領時期僅只是一間小祠廟,隨著善男信女日增,才逐漸擴大。比較特殊的是,鎮興宮雖是道教,又歷經過皇民化運動,但並未有太大的損壞。據推測可能是當時虎尾製糖所五間厝製糖工場的緣故,從訪談耆老可知,當年神尊並未遭到毀壞。

雲林六房天上聖母信仰與鸞堂關係之研究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雲林六房天上聖母信仰與鸞堂關係之研究>撰文者張靖委以六房天上聖母(六房媽)作為研究對象來探討六房媽與鸞堂之間的關係,而神祇事蹟在六房媽信仰及鸞堂中又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其作用與意涵。作者首先介紹六房媽信仰以及鸞堂。六房媽的信仰是以六房媽正駕神像為核心,今日仍維持著爐主供奉六房媽正駕神像的形式,於五股逐年輪流供奉。其中,六房媽的祭儀之中最主要的就是「過爐」和其一系列活動。

褒忠鄉田洋聚落文化資產區域環境整合計畫成果報告書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褒忠鄉田洋聚落文化資產區域環境整合計畫成果報告書是由雲林縣政府出版,希望藉由調查研究將田洋村的特色展現出來,培養社區永續經營的能力。本報告書共分七章,第前言緒論,概述計畫目的;第貳章說明計畫辦理;第參章為先期調查研究田洋聚落的歷史與產業結構以及宗教文化;第肆章調查考究鄧麗君幼年故居;第伍章為地方說明會暨相關案例參訪;第陸章則是規劃下階段之計畫方案;第柒章為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