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北港戲院

北港戲院與政治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日治大正、昭和時期,北港經濟發達,帶動了戲院的興起,當時北港也只有兩家戲院,一是「北港座」,北港人稱為「舊戲院」,國民政府來台後改名為「大復戲院」,創立約在昭和4年(1929)。另一家是昭和12年(1937)創立的「北港劇場」,北港人為分辨這兩家戲院把他稱為「新戲院」,國民政府來台後改名為「北港戲院」。

北港戲院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北港劇場,在日治時期,屬北港街上的第二處劇場。昭和12年(1937)興設完成,當時由北港新街蔡家投資興建,劇場位址在現今的義民路底,命名為「北港劇場」。但當地人又稱之為「新戲園」,這是為了對應北港座為舊戲園所延伸而來的稱號。就建築外觀而言,北港戲院可說是雲林縣現存的劇場建築中,造型形式最為精美者。

大復戲院光復初期經營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民國34年北港座改稱大復戲院,負責人為龔顯裕,劇場經營方針仍維持日治時期北港座以戲劇演出為主。據龔麗珠女士的說法,民國40、50年代電影已十分流行,當時北港有三家戲院,大復戲院、北港戲院以及振興戲院,除大復戲院之外,其他兩家戲院多以放映電影為主。

蔡裕斛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蔡裕斛,1888年生,為日治時期北港名人仕紳。蔡家四兄弟以農耕起家,蔡裕斛排行老二,最具企業冒險精神,從事農產加工與蔗糧買賣,並貸款買賣土地,進而使蔡家資產迅速累積,成為北港的富豪之一。 蔡裕斛曾任新街壯丁團團長、新街第一保保正、北港信用組合理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