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義民廟

助民退賊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事件發生,攻陷彰化、南下包圍嘉義,另派一大軍要進攻北港,居民討論是戰或避禍,大家默衷一是。最後大家相約禱告媽祖,擲杯筊決定,結果媽祖指示迎戰。

麥仔埕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麥仔埕,位於光明路南段,臨博愛路交叉口,也即洪子豪中醫診所一帶正對面。這裡原有約四甲多的廣場,東至博愛路,西至義民路,南至光明路,北至義民廟,可供曝曬麥子,因而得名。清代笨港附近一帶的農村尚有種小麥或大麥,商人購進後在此曬乾儲存、販售。據洪敏麟教授言:「麥仔埕為在天然河堤下凸出的堆積沙層上,久經堅固成為曬麥地點」。

虎尾義民爺普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虎尾鎮境內的義民廟有多處,包括下過溪仔聚落、中溪里內溪埔廍竹圍仔聚落、三合里舊廍聚落、廉使莊等都有義民廟。不過有些外來研究者認為,虎尾地區的義民廟僅是建廟,廟中並未埋葬早年因戰亂往生者的骨骸,是一種純粹為了紀念義民爺所興建的祠宇。

集雅軒表演畫面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集雅軒為北管團體,源自北港北管子弟戲團和樂軒,係在咸豐年間,由地方人士蔡及、陳真、 吳石等 12 人加笨港媽祖繞境活動而發起組成,是笨港頗有名氣的北管子弟戲團。通常集雅軒 出陣參加的主要活動有每年元宵以及農曆 4 月 18、19 日北港朝天宮的媽祖遶境,5 月 12 日水 仙宮的關聖帝君祝壽,5 月 29 日北港義民廟的義民公普度以及 6 月 24 日北港集雅軒西秦王爺 誕辰。

北港義民廟墓塚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北港鎮上的義民廟,最初乃因清乾隆年間「林爽文事件」所戰死之鄉勇所建,爾後又歷經道光12年(1832)「張丙事件」和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事件」,在多次民變與戰亂過程中,當時笨港地區組織鄉勇,力擋民變亂軍對於笨港市街的劫掠和破壞。嗣後,笨港天后宮僧侶將陣亡義軍的骨骸予以收埋。

北港義民廟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清乾隆51年(1786)爆發「林爽文事件」,當時現今高雄境內的鳳山莊大田也同時舉兵響應倡亂。林爽文自彰化縣轄境的大里杙(今臺中市大里區)舉兵會同「天地會」幫眾,打著「反清復明」為號召,發動抗清民變。攻破彰化縣城之後一路往南,戰事甚至擴及當今雲林縣沿海ㄧ帶的海豐港堡海豐港街、大槺榔東堡的笨港街等沿海地帶。

雲林縣第三級古蹟北港義民廟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暨施工記錄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北港義民廟於1991年11月指定為縣定古蹟,廟內木構精細,石作雕刻細緻,詩文柱聯風雅,並保有極多甚具歷史價值與營建考證價值的匾、碑、牌位、石雕、營建部件等,且廟墓共存,是台灣廟宇中較為罕見的一種現象。「義民」是官方公開賜頒表彰名號,用以嘉許助官陣亡的地方人士。乾隆51年至53年(1786~1788)林爽文以「反清復明」為號召,發動抗清民變,北港地區為免於侵擾,遂組「義民團」保衛鄉里。

北港義民廟徐杰夫墨寶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北港義民廟拜殿左側壁堵有一首詩,作者為居住在臺南州嘉義市境內的徐杰夫,係在昭和庚午年(1930)季秋,也就是北港義民廟重新修繕後,所撰題的詩詞。石壁題詩落款人為羅山徐杰夫。當中「羅山」蓋取嘉義舊稱「諸羅縣」之義涵。因此可知,徐杰夫當時落腳於嘉義市「山仔頂」。

北港義民廟旌義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乾隆51年(1786),台灣爆發林爽文事變,清帝國調集精兵來台剿亂,台灣的客家人、泉州人、漳州人亦組織義軍支援清兵打仗,協助清軍的村庄則由欽差大臣湖廣總督常青發給「腰牌」證明其為良民。林爽文事變平息之後,乾隆皇帝逐一封賞有功人員,對台灣義民亦大加讚揚,既頒賜御匾又賞給里名。乾隆52年(1787)11月1日上諭:「今將廣東庄、泉州庄義民,朕特皆賜匾額,伊等自必倍加鼓舞,奮力抒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