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虎尾集善堂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虎尾集善堂

虎尾鎮光復路廉使公園對面有一座歷史悠久的有應公廟,廟名為集善堂,當地人稱萬壽公或廟仔公。萬壽公的由來可追溯到日治時期,當時日本人預定於虎尾大崙腳沙丘的位置設立虎尾公學校(虎尾國小前身),在剷除沙丘的過程中,陸續挖掘到許多無主的遺骸,為了妥善安置這些無名的先人,便由虎尾庄役場、大日本製糖會社等單位和地方仕紳籌募資金發起興建集善堂,至今廟內仍保存昭和4年(1929)的「集善堂建築獻納金芳名碑」。

集善堂興建完竣之後,訂定每年的農曆4月8日為祭典日,祭典活動一連舉行3日,相關的訊息曾被「台灣日日新報」關注,如昭和9年(1935)5月22日便有如下的報導:「虎尾集善堂。十九日起。三日間。舉行大祭。三日間演梨園。附近信徒。魚貫而來。集呈盛況…」又昭和10年(1936)5月13日報導:「在于市場集善堂前。舉大祭典。一般善男信女,多往參拜云。」

摘要
<p>虎尾鎮光復路廉使公園對面有一座歷史悠久的有應公廟,廟名為集善堂,當地人稱萬壽公或廟仔公。萬壽公的由來可追溯到日治時期,當時日本人預定於虎尾大崙腳沙丘的位置設立虎尾公學校(虎尾國小前身),在剷除沙丘的過程中,陸續挖掘到許多無主的遺骸,為了妥善安置這些無名的先人,便由虎尾庄役場、大日本製糖會社等單位和地方仕紳籌募資金發起興建集善堂,至今廟內仍保存昭和4年(1929)的「集善堂建築獻納金芳名碑」。</p><p>集善堂興建完竣之後,訂定每年的農曆4月8日為祭典日,祭典活動一連舉行3日,相關的訊息曾被「台灣日日新報」關注,如昭和9年(1935)5月22日便有如下的報導:「虎尾集善堂。十九日起。三日間。舉行大祭。三日間演梨園。附近信徒。魚貫而來。集呈盛況&hellip;」又昭和10年(1936)5月13日報導:「在于市場集善堂前。舉大祭典。一般善男信女,多往參拜云。」</p>
是否開放
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