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虎尾公學校

虎尾集善堂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虎尾鎮光復路廉使公園對面有一座歷史悠久的有應公廟,廟名為集善堂,當地人稱萬壽公或廟仔公。萬壽公的由來可追溯到日治時期,當時日本人預定於虎尾大崙腳沙丘的位置設立虎尾公學校(虎尾國小前身),在剷除沙丘的過程中,陸續挖掘到許多無主的遺骸,為了妥善安置這些無名的先人,便由虎尾庄役場、大日本製糖會社等單位和地方仕紳籌募資金發起興建集善堂,至今廟內仍保存昭和4年(1929)的「集善堂建築獻納金芳名碑」。

虎尾公學校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台灣的現代教育,始於明治29年(1896)芝山岩「國語傳習所」。明治31年(1898)臺灣總督府頒布「臺灣公學校規則」,將原先的國語傳習所改為「公學校」。此時期日本人適用〈小學校令施行規則〉,臺灣人則就讀公學校,臺籍和日籍學生在教育年限和教授課程的差別十分明顯。當時接受教育者仍以臺灣社會中的仕紳階層子弟為主,因此即使設立公學校,臺灣學齡兒童入學比例並未超過百分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