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左邊的長者是斗六咖啡工廠第一代烘豆師陳守宜,而右邊的年輕人則是古坑地區文史工作者,也是藝術創作者,黃璟翔。照片是黃璟翔採訪完陳守宜之後的留影,時間則是在民國108年,也為雲林古坑咖啡的歷史留下見證。
近10幾年來只要有關雲林咖啡推廣的活動,都可以看到這位咖啡老兵陳守宜的身影。當時在美援經費的支持下,在現今雲林縣審計室現址設置了咖啡工廠,採購一套西德(West Germany)製,柴油燃料的大型烘焙機,單次最大烘焙容量為200磅(1磅為0.454公斤),烘豆時間約20分鐘,而負責加工管理與烘焙技術的人就是照片中的陳守宜,當時他是技師,後來則是主任。
也許是因為陳守宜在雲林縣經濟農場咖啡工廠時被委以研究烘焙的責任之故,即使在咖啡工廠關閉之後,陳守宜仍然研究咖啡的烘焙技術。在民國106年由咖啡業者成立的「斗六咖啡烘焙會社」還邀請陳守宜擔任其會社的顧問。這位咖啡耆老終身無法忘懷對咖啡烘焙的興趣與熱愛,即使到了今天仍是自己烘豆,自己喝。
詮釋資料
摘要
<p>照片中左邊的長者是斗六咖啡工廠第一代烘豆師陳守宜,而右邊的年輕人則是古坑地區文史工作者,也是藝術創作者,黃璟翔。照片是黃璟翔採訪完陳守宜之後的留影,時間則是在民國108年,也為雲林古坑咖啡的歷史留下見證。</p><p>近10幾年來只要有關雲林咖啡推廣的活動,都可以看到這位咖啡老兵陳守宜的身影。當時在美援經費的支持下,在現今雲林縣審計室現址設置了咖啡工廠,採購一套西德(West Germany)製,柴油燃料的大型烘焙機,單次最大烘焙容量為200磅(1磅為0.454公斤),烘豆時間約20分鐘,而負責加工管理與烘焙技術的人就是照片中的陳守宜,當時他是技師,後來則是主任。</p><p>也許是因為陳守宜在雲林縣經濟農場咖啡工廠時被委以研究烘焙的責任之故,即使在咖啡工廠關閉之後,陳守宜仍然研究咖啡的烘焙技術。在民國106年由咖啡業者成立的「斗六咖啡烘焙會社」還邀請陳守宜擔任其會社的顧問。這位咖啡耆老終身無法忘懷對咖啡烘焙的興趣與熱愛,即使到了今天仍是自己烘豆,自己喝。</p>
國籍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