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北港朝天宮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源自康熙33年(1694)高僧樹璧和尚奉請媽祖神尊來臺,抵達笨港立祠奉祀。自乾隆年間開始,朝天宮歷經多次整修,道光17年(1837)的修建,還留下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的獻匾和泉郊新德泰號敬獻的「雙龍戲珠」御路。咸豐5年(1855)朝天宮除整修各殿外又增後殿,成為四進縱深式殿宇。明治35年(1905)嘉義地區發生大地震,朝天宮正殿、拜殿毀損,重建時禮聘漳派大木匠陳應彬主持,大正元年(1912)完成,奠定今日朝天宮廟宇巍峨的現況。 民國74年列為台閩地區二級古蹟,後來改為國定古蹟。清朝時期地方信眾為感念媽祖聖德,按例由笨港渡海返回湄洲謁祖,因臺灣割讓日本,謁祖行程暫停,地方信眾為紀念此例行謁祖活動,每年農曆3月19、20日兩天迎請朝天宮媽祖遶境,成為「北港迎媽祖」的年度盛會。
摘要
北港朝天宮源自康熙33年(1694)高僧樹璧和尚奉請媽祖神尊來臺,抵達笨港立祠奉祀。自乾隆年間開始,朝天宮歷經多次整修,道光17年(1837)的修建,還留下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的獻匾和泉郊新德泰號敬獻的「雙龍戲珠」御路。咸豐5年(1855)朝天宮除整修各殿外又增後殿,成為四進縱深式殿宇。明治35年(1905)嘉義地區發生大地震,朝天宮正殿、拜殿毀損,重建時禮聘漳派大木匠陳應彬主持,大正元年(1912)完成,奠定今日朝天宮廟宇巍峨的現況。 民國74年列為台閩地區二級古蹟,後來改為國定古蹟。清朝時期地方信眾為感念媽祖聖德,按例由笨港渡海返回湄洲謁祖,因臺灣割讓日本,謁祖行程暫停,地方信眾為紀念此例行謁祖活動,每年農曆3月19、20日兩天迎請朝天宮媽祖遶境,成為「北港迎媽祖」的年度盛會。
是否開放
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