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新草嶺潭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新草嶺潭
古坑鄉草嶺地區因為地質不穩定,在歷史上曾多次因山崩而攔截濁水溪支流清水溪,導致阻斷溪水形成堰塞湖,最後因天然壩體的潰決而消失。明治31年(1898)連日豪大雨導致中部嚴重水患,史稱「戊戌水患」,一般認為即是因為上游草嶺堰塞湖崩潰所致。 昭和16年(1941)因為「中埔大地震」再度形成草嶺潭,並且存在10年之久。民國40年陸軍第七十五軍工兵團奉命開鑿嘉義縣梅山至雲林縣草嶺的公路。根據「草嶺潭官兵殉難紀念碑」記載,當時連長李柏春率領129位官兵修築草嶺公路,由於山區連月霪雨,草嶺潭因而潰堤,129位官兵全部被沖走,僅有55人生還,74人罹難。 民國88年9月21日凌晨的「車籠埔大地震」,使得草嶺再度發生大規模山崩,形成高約50公尺的天然土壩,截斷濁水溪支流清水溪,形成「新草嶺潭」。當時政府單位一度想要利用天然土堤來興建水庫,不過在嘉義縣梅山居民強烈反對下而作罷。新草嶺潭在多次颱風的侵襲下,出現土石壩崩塌,逐漸低矮的現象。最後在民國93年「七二水災」的侵襲下,導致新草嶺潭全數遭崩塌土石流填滿,原本出水口沖毀,最終消失。
摘要
古坑鄉草嶺地區因為地質不穩定,在歷史上曾多次因山崩而攔截濁水溪支流清水溪,導致阻斷溪水形成堰塞湖,最後因天然壩體的潰決而消失。明治31年(1898)連日豪大雨導致中部嚴重水患,史稱「戊戌水患」,一般認為即是因為上游草嶺堰塞湖崩潰所致。 昭和16年(1941)因為「中埔大地震」再度形成草嶺潭,並且存在10年之久。民國40年陸軍第七十五軍工兵團奉命開鑿嘉義縣梅山至雲林縣草嶺的公路。根據「草嶺潭官兵殉難紀念碑」記載,當時連長李柏春率領129位官兵修築草嶺公路,由於山區連月霪雨,草嶺潭因而潰堤,129位官兵全部被沖走,僅有55人生還,74人罹難。 民國88年9月21日凌晨的「車籠埔大地震」,使得草嶺再度發生大規模山崩,形成高約50公尺的天然土壩,截斷濁水溪支流清水溪,形成「新草嶺潭」。當時政府單位一度想要利用天然土堤來興建水庫,不過在嘉義縣梅山居民強烈反對下而作罷。新草嶺潭在多次颱風的侵襲下,出現土石壩崩塌,逐漸低矮的現象。最後在民國93年「七二水災」的侵襲下,導致新草嶺潭全數遭崩塌土石流填滿,原本出水口沖毀,最終消失。
是否開放
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