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大埤酸菜桶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大埤酸菜桶

三塊厝鹹菜桶,西勢潭師公籠,游厝庄仔粉粿籠,牛埔仔簦狗籠,尼姑庵是蒜甕,舊庄變無蚊。這是一句自日本治理台灣期間,即存在的地方俚語。舊名三塊厝的大埤鄉興安村,從事作酸菜的悠久歷史,酸菜產量佔整個台灣內外銷市場的80%左右,有酸菜王國之稱。

從醃酸菜桶的變化可以看出酸菜作為地方產業的蓬勃發展與變遷。最早期的酸菜桶是像裝醬油的小桶裝,隨著採收數量及醃製量的增加,後來開始有人用比一個半人還高的大型檜木桶,或是亞杉柴桶,而現在則是在酸菜醃漬專區以醃漬槽來處理。既然用醃漬槽來處理,那麼那些大型的木桶呢?根據受訪的耆老說法,在民國75年(1986),因為韋恩颱風的影響,造成大埤為數眾多的柴桶被大水沖到虎尾溪而遺失、損失,後來許多人想出一個辦法,便是在田間挖幾個大窟隆,舖上塑膠布就開始醃酸菜,盡量縮短產品市場的空窗期。但由於這種方法的失敗率高,口味不佳,於是就進而演變成,用大型的水泥桶間在地下醃酸菜,最大型的一次約可醃製20萬斤的芥菜,約兩甲多地的芥菜收成量。

摘要
<p>三塊厝鹹菜桶,西勢潭師公籠,游厝庄仔粉粿籠,牛埔仔簦狗籠,尼姑庵是蒜甕,舊庄變無蚊。這是一句自日本治理台灣期間,即存在的地方俚語。舊名三塊厝的大埤鄉興安村,從事作酸菜的悠久歷史,酸菜產量佔整個台灣內外銷市場的80%左右,有酸菜王國之稱。</p><p>從醃酸菜桶的變化可以看出酸菜作為地方產業的蓬勃發展與變遷。最早期的酸菜桶是像裝醬油的小桶裝,隨著採收數量及醃製量的增加,後來開始有人用比一個半人還高的大型檜木桶,或是亞杉柴桶,而現在則是在酸菜醃漬專區以醃漬槽來處理。既然用醃漬槽來處理,那麼那些大型的木桶呢?根據受訪的耆老說法,在民國75年(1986),因為韋恩颱風的影響,造成大埤為數眾多的柴桶被大水沖到虎尾溪而遺失、損失,後來許多人想出一個辦法,便是在田間挖幾個大窟隆,舖上塑膠布就開始醃酸菜,盡量縮短產品市場的空窗期。但由於這種方法的失敗率高,口味不佳,於是就進而演變成,用大型的水泥桶間在地下醃酸菜,最大型的一次約可醃製20萬斤的芥菜,約兩甲多地的芥菜收成量。</p>
媒體類型